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双招双引”机制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 |
|
|
烟台开发区持续深化改革,发挥体制机制优势,聚力“双招双引”,以市场化思维对接企业和人才,建区至今汇聚各类市场主体近6万家、工业企业3100多家、外资企业1900家、世界500强项目125个,形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两大优势产业。2020年开发区净增高新技术企业76家、近三年新增166家、总数达到278家、占全市1/4,拥有省级以上高层次180人,合作院士达到20多名。 一、突出产业引领,活用市场化招商 近年来,烟台经开区招商引资指标稳中有进,但在招商意识、思维及项目质量方面仍存在不足。为了打破思维桎梏,开发区构建了“1+9+6N”大招商格局。“1”,就是1个专业招商牵头部门—招商局,统筹全区招商引资工作。“9”,打造9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招商平台,由原来的分国别、地区招商转变为分产业招商,重点突破产业链招商、兼顾区域化招商。“6N”,围绕集群招商协同组合、产业招商中介、招商顾问及招商信息提供人等6个方面分别建立N个招商共同体,形成内协外联互相配合、全员招商社会招商协同并进的招商网络。开发区积极扩展社会化招商,扩大招商引资“朋友圈”,先后与日本翰林院、世邦魏理仕、戴德梁行等4家知名咨询机构、15名国际招商顾问签约合作,实施委托招商。依托“1+9+6N”大招商体系,引进落户了韩国SK高端精细化工、日本夏普、一汽宝雅新能源汽车、国际新材料研发中心以及中韩科创孵化合作基地、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批高端优质项目。 二、借力国资平台,突破混改招商 开发区实行“管委会+公司”,相继组建了经发集团、城发集团,承接由管委会剥离的开发运营职能。为进一步挖掘国资平台招商潜力,充分发挥在嫁接项目、嫁接资源、嫁接资金方面的优势,助力开发区市场化招商引资工作和经济发展,由经发集团设立招商发展公司,通过企业化的运行手段、专业化的队伍构成,灵活又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资源的拓展和维护、投资环境宣传、产业研究、项目信息捕捉、项目洽谈跟踪等服务。借助招商发展公司平台,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国资招商平台混改,率先在省内混合所有制招商公司方面实现破题,通过实行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招聘、市场化薪酬,形成1+1>2的改革合力,以高质量招商引资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开发区在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先后引进通用东岳、富士康、LG电子、首钢电装等一批引领性、带动性、支撑性强的龙头骨干项目,为开发区产业聚集打下框架,为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打造人才集团,提升引智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在全省率先成立国际人才集团——业达国际人才集团,搭建人才服务、创业、投资、安居、教育等一站式、全链条服务体系。一是推进产才融合发展。创新实施“管理机构+运营公司”模式,参与国际招商产业园、中韩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三园”以及烟台八角湾中央创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区“两大创新区”和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两大科创走廊”等战略区片开发运营、人才招引及服务等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科技、资本的协同促进、集聚发展。二是打造国际化载体平台。实施“业达国际双创金种子计划”,在上海杨浦建立首个离岸创新孵化器,打造国际范高水准“金种子苗圃”,在北京、广州、上海等人才聚集地区筹建孵化器。探索建设中韩、中加、中俄等境内外创新孵化双基地,设立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优化提升中日、中韩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业达智谷等双创平台,预计年内管理运营的双创载体超过30万平方米。三是营造国际化生态环境。按照国际通用规则,探索推出人才新政、国际招商顾问和经济咨询管理服务办法、人才服务直通车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设立国际人才发展基金,筹建国际高层次人才发展联盟,上线“人才业达”公众号和“国际人才”官网,完善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人才酒店等配套设施,积极打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