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经济开发区改革招商机制 激发项目招引动能 | |
|
|
菏泽开发区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促进高质量发展,树立“项目为王”的工作思路,创新项目招引模式,根据各招商单位招商成果核定其经费和工资,挂钩员工晋升评价,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局面,取得良好招商效果。 一是改革薪酬制度。专业招商人员区别于其他岗位,采用高浮动、低固定的薪酬结构,既实现优绩优酬,又实现资源向招商倾斜、力量向招商倾斜。采取绩效考核方式,根据招商项目的整体招商计划完成进度统一考核招商业绩提成,实行绩效工资与业绩、绩效考核挂钩。同时,建立过程绩效监测机制,在考核期间,各部门根据绩效考核的关键业绩指标,按岗位层级逐级进行过程绩效监测,每季度召开一次部门绩效总结会议,实时跟踪督办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并针对性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考核期末,对照个人绩效考核进行述职并接受部门质询、点评,形成招商工作“有监督、有评议、有促进”的良好招商工作氛围,大大激发了招商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是畅通晋升渠道。将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及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对年度绩效考核等级为优秀的员工,考核领导小组根据用人需求情况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员工晋升提案或进行人员储备,供管委会领导班子决策,并依据员工能力特点,调整员工岗位;对年度绩效考核等级为合格的,一年内岗位职务不得晋升;对年度绩效考核等级为待改进的,降低一个岗位职务层次。在此激励下,人人扛指标、人人有压力,招商引资迸发出强劲活力,与改革前相比项目数量突增、产业集聚度大幅提升、项目建设突飞猛进。通过改革实现了当年新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272.6亿元,新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230.8亿元,新签约、新开工项目总量分别比上一年增长31.2%、33.6%。且招商项目质量大幅提升,今年上半年参加全市现场观摩的6个项目,亩均投资1173万元、产值3000万元以上、税收320万元以上。 三是释放发展活力。由过去追求“大项目”“大投资”、只看“绝对数”,转变为以“亩产”论英雄、以“亩均”定效益。按照国家级开发区标准,把亩均投资350万元作为最低门槛,大幅提升了亩均效益。今年通过组建六大专业园区,明晰产业规划,强化退出措施,盘活土地1000余亩,土地利用效率较改革前倍增。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27亿元,增长30.6%,亩均税收从改革前1.66万元/亩提升到改革后6.8万元/亩;投资强度从11.23万元/亩提高到20.4万元/亩。比如,一次性打包引进台湾旭呈电子、华仕威智能触屏等9个智能终端制造项目,裂变式拉长了产业链条;粤海星河产业园内3个项目、凯大食品药品材料项目,均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投运;大唐智创5G项目从洽谈到落地再到试生产,在疫情和贸易战的双重影响下,前后仅用了1年零4个月,在大唐总部全国布局中,接触最晚,落地最快,投产最早,实现亩均投资过3000万元、产值突破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