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推动产才融合发展 | |
|
|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实施人才制度改革,突出招才引智体制创新,深化产才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20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0家,比2019年增加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家,企业研发投入11.49亿;获批市级以上科技人才平台载体18项;金马集团、鼎新玻璃获批省级瞪羚企业;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被纳入山东省第二批“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入库产业集群。今年一季度,新签约项目27个,其中外资项目7个,计划总投资12.88亿美元;新开工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82.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121%。 一、坚持产业导向,提高引才精准性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人才链,推动“双招双引”有机融合,着重解决“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人才”和“产业人才在哪里”的问题。一是立足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把产业园区作为招才引智的主阵地,深入企业、项目调研,对接人才需求、项目、资源和政策“四张清单”,推动人才需求与供给精准匹配。二是绘制产业人才地图,梳理各产业重点引才方向和重点学科人才分布情况。通过组织企业参加线上“百企访名校”、青鸟计划等活动,为企业引才搭建桥梁纽带,加速各类人才集聚。同步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实现项目+人才“同频共振”。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出台“强化人才支撑十条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招引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3个、创新人才75名,培育高层次人才3名,引进大专以上毕业生1300余名、其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44名,自主培育申报的4个重点人才项目均入围省级名单,完成“人才贷”2050万元、为市下达任务的256%,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二、坚持市场导向,提高引才专业性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拓宽招才引智渠道和途径。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引才。一方面,广泛对接国内知名人才发展中心,与硅谷中国创新发展中心等多家人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北京环球英才交流促进会在北京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利用其资源优势广发“求贤令”。另一方面,成立引才“尖刀班”,在全市率先推出面向海内外选聘人才专员的制度,在省外(上海、广州、深圳)、海外(日本、美国、英国)设立了人才工作站。在引才专员的帮助下,区内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沃尔夫化学奖得主日本籍专家藤田诚先生,现已申报国家重点人才工程;设立招才引智“金桥奖”,表彰奖励了开发区招才引智“金桥奖”4名,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招才引智工作。二是坚持以才引才联动聚才。近年来,开发区坚持走“引育一个人才,吸引一批人才,带来一批项目,壮大一个产业,聚集一群人才”的发展之路。比如,2016年我区引进古巴院士卡洛斯,将其培养成为“外专双百计划”专家,通过卡洛斯引进古巴院士奥兰多,全职聘用为管委与企业、高校共建生物技术联合研发中心的首席科学家,培养成为我区第3位国家重点高层次人才,为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项目招引和人才集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园已聚集了元泰生物、盈和生物、科巢生物、巴洛特药业等一批高端人才创业项目,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8个,高层次创新人才40余名。 三、坚持需求导向,提高引才实效性 加强与市内外高校合作,推动“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一是加强与“市外大学”融合。通过坚持活动引领、突出平台支撑、拓展离岸孵化等不断优化人才招引软硬环境。目前,已与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开展了“城市+大学”产学研合作。二是加强与市内高校、院所的联系,已有5家重点企业与市内高校建立了“城市+大学”产学研合作,其中,山东元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与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实训基地,特聘古巴高级科学家奥兰多院士为客座教授,促进开发区新增在站博士后1名,该合作已获批省级学徒制项目。长城威奕汽车与日照工业学校合作,创新“冠名班”定点式培养,重点培育企业发展紧缺型专业技术人才,同时授牌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真正实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