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打造中国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高地 |
|
|
|
生物基新材料是利用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加工生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具备可再生、可降解、绿色环保等特点,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符合当前环保节能和低碳经济的需求。近年来,潍坊(寿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抢抓“绿色产业”发展机遇,提升产业“含绿量”,把培育壮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作为“双招双引”的主攻方向和动能转换的有力抓手,加速构建独具特色的生物基新材料产业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加快实现。 一、坚持打造特色产业链条,加速产业集聚发展。“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我国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寿光高新区持续擦亮潍坊国家级生物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招牌,全面提升生物基新材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产业链协同推进行动,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形成“1个图谱”和“N张清单”,打好产业发展“组合拳”。依托巨能金玉米、金英利科技、兰典生物、龙兴塑膜、天力药业等龙头骨干企业,按照“上游原材料→关键单体→生物基材料→终端制品”的技术路线,推动生物基产业从原材料到制成品的全产业链延伸,打造了PBS、PLA、生物基纤维素纤维、生物基热塑复合材料、生物基尼龙、生物基糖醇6条特色产业链,成为国内最大的莱赛尔纤维产地、亚洲最大的甘露醇产地、全球最大的山梨醇产地,以寿光高新区为核心的潍坊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全国三大集群之一。2020年,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20亿元,其中5个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一,11个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二、坚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创新高地。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加强企业“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积极引导企业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入合作,建设了巨能金玉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兰典生物院士工作站、中国轻工业山梨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截至目前,寿光高新区已建成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68个,其中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11个、院士工作站6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个、企业技术中心39个、国家级创新战略联盟2个、国家级研究所1个。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出台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双百计划”“桑梓人才计划”等20多项人才政策。聘请原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并在生物基新材料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发酵法生产D-乳酸技术、发酵法生产生物基尼龙5X产品技术、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产业化工程技术、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技术、连续法生产异山梨醇技术、VC单菌发酵生产技术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打破了国际垄断。金英利万吨级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标准示范项目。 三、坚持实施重大项目建设,壮大发展新动能。围绕龙头企业巨能金玉米建设生物基新材料配套产业园,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短缺环节、薄弱环节进行嵌入式招商,着力引进“链主”型项目,近年来重点实施了巨能金玉米玉米深加工产业链项目、金英利科技年产5.5万吨新溶剂法纤维素纤维项目、天力药业年产21万吨/年糖醇项目、兰典生物年产50万吨琥珀酸及聚丁二酸丁二脂(PBS)产业化项目、龙兴塑膜年产2万吨生物基PBS系列产品应用示范项目等一批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总投资91.66亿元,现已全部投产。今年以来又新规划建设了金玉米年产2万吨乳酸、丙交酯、聚乳酸,天力药业年产4万吨VC-Na、2.5万吨结晶山梨醇等一批重点项目,总投资12.3亿元,目前均在有序推进。建立了服务企业专员制度,通过“潍企通”服务企业发展智慧管理平台,精准对接企业诉求,把“用户思维”“客户体验”贯穿服务全过程,通过一个APP就能把一件事项办完,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预计“十四五”末,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年产值将超过400亿元,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将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