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经济开发区紧抓改革关键 聚焦主业谋发展 | |
|
|
冠县经济开发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聚焦主责主业,扎实做好改革任务,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推进。2020年1月23日,冠县经济开发区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勇于创新奖”先进集体称号。 一、立足公开竞争择优,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把人事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按照“全体起立、重新上岗、择优选聘、统筹安排”的原则,开发区原有人员择优录取11人,其余78人分流到县直单位和街道;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由县委常委兼任,面向县直单位择优选聘3名管委会副主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5名工作人员,组建以经济学、管理学专业人才为主的专业化团队;优化重组机构设置,内设机构由原来的33个精简为6个。体制机制改革后,开发区人员精简87.6%,年龄由47岁降到31岁,大学以上学历占比93.5%,全体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末位淘汰,进一步激发了干事创业的能力与动力。 二、 聚焦节约集约高效,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 将盘活闲置资源作为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激发发展活力的重要方式。通过组建联合普查工作组,对现有资源进行全面摸排,动态跟踪企业动态,建立企业土地台账,摸排出闲置土地、厂房935亩,实现了对现有闲置资源情况“清仓见底”,为下一步利用存量土地和盘活后的资源开展“双招双引”,实现腾笼换鸟、提档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以来,共盘活闲置资产五处,土地面积560亩,盘活闲置7年的24万平米标准化厂房,打造的 “新兴产业园”为优质项目引进和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正是开发区盘活资源的一个成功样板。 三、优化提升办事流程,营造优良营商环境 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立联系企业制度,公布班子成员分工、部室职责、联系电话,对园区内的企业承诺“四个凡是”,做到有请必应、有求必应、有呼必应;在县行政审批大厅设置“开发区窗口”,推动企业各审批事项实现联席联办,提供“保姆式”服务,实行容缺办理、限时办结;推行“驻厂员”制度,派驻45名“驻厂员”对辖区内233家实体企业进行全覆盖指导,对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开展跟踪服务;不断完善路、水、电、气、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2020年,投资2300万元改造提升新北环路。“新兴产业园”配套水电气暖网俱全,政产学研金服用无缝对接。目前已入驻园区44家企业,其中26家企业经营者为返乡创业人员,已经成为一个集科技研发、中小企业培育、产业金融于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基地,县域营商环境的新高地。 四、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做大总量做优存量 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发动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招商,形成“全员招商”的浓厚氛围,持续不断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培训,力争打造一支“懂政策、懂招商、懂企业”的专业招商队伍。加大“走出去”力度,常态化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进行合作产业园区考察和拟投资项目对接,2020年以来开展外出招商活动50余次;实行委托招商,与谷川联行、新园区网、前瞻产业研究院、云企政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已推介67条可用项目线索;倾力打造“政策超市”,全面搜集从中央到县级层面所有的优惠政策汇编成册,可实现按图索骥、无缝对接。2020年以来,冠县经济开发区列入省市重点项目41个,引进专业人才25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