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新区:市场化改革引领高新区迈向高质量
发布日期:2021-05-08

改革是创新创业动力之源,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是实现“走在前列、全面创新”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南京市委市政府创新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创新型园区的重要途径。建邺高新区顺应新形势要求,坚持市场化取向,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业化运营”的市场化机制创新,加快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南京科技创新引领区、深化改革试验区、对外开放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集聚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改革干部人事管理方式,实现市场化“双向选择”

优化人力资源是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干部员工是高新区运营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其态度和能力决定了高新区的发展水平。建邺高新区大胆创新,进行干部管理方式改革,打破人员身份界限,除由地方领导班子成员兼任外,实现全员岗位聘任制,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干部任用机制,实施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管委会部门负责人及以下岗位,采用双向选择方式,面向全区公开选拔,鼓励公务员、事业单位与区属国有企业人员报名,鼓励科技、经济、金融专业人员到高新区工作。同时,建立决策在管委会、运作在集团的管理运行机制,聚焦主责主业和省级高新区创建,围绕都市型高新区发展定位,集中力量抓好招商引资、科技创新、金融生态、企业服务等重点工作。 

探索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让干部“有动力”

高新区制定了差异化绩效评价办法,实施“绩效考核”企业化管理,优化岗位职责体系,实行园区指标层层分解、量化到岗位的目标考核体系,引入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原理,实行全员KPI考核,年度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薪酬奖惩的主要依据。实施市场化薪酬制度,建立与目标考核相对应的绩效奖励机制,树立能上能下、多劳多得的价值导向,构建新型分配激励体系。突出业绩与收入挂钩,分等级考核,不同人员按各自年度任务考核情况实行差异化收入分配。下放薪酬管理权限,由高新区管委会自主确定人员薪酬水平、分配方法,实行以岗定薪、优绩优酬,对特聘高层次管理人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方式,实行特岗特薪。逐步实现薪酬管理由行政化“铁工资”向企业化“活薪酬”转变,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形成干事创业浓厚氛围。 

创新“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务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高新区创新“全生命周期”专业化服务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促进有规模优势、竞争优势和产品特色的骨干企业,更好发挥主导功能,通过企业之间的集聚效应降低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依托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入园企业“全生命周期”评价制度,形成企业落地到发展全周期服务体系。汇总分类入园企业从建设购置、租赁使用,到产值税收、科技人才、产业扶持、物业服务等各方面信息,形成完整的园区企业健康档案,建立企业服务需求制度化提交、办理和反馈机制。改革企业服务机制,以高投集团为主体成立专业服务公司,建立“楼长制”工作制度,实现政策“点对点”推送,全面提升企业服务水平。加快智慧园区建设,建立智慧办公、智慧招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四大平台,形成园区“经济大脑”。创新金融生态,优化“建邺金服”环境,为企业提供全覆盖、全过程金融支撑。 

开启“双链融合”市场化招商模式,促进产业融合

围绕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高新区建设,鼓励境外资本、民营资本投资建设、运营特色专业“园中园”,面向全球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有效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突出“建链、补链、强链”三个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高新区产业链招商体系,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形成“一江两岸”联动发展良好格局。优化项目引进决策制度,科学测算园区项目引进“投入产出”平衡情况,分类形成高新区招商决策、报区会审工作制度。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成立项目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重大项目实行“项目路演制”进行科学深度评估。 

深入推进“一区多园”模式,整合创新资源 

高新区全面改革专业园区运营体制,深入推进“一区多园”模式,充分整合新城科技园、江东商贸区、河西中央商务区、生态科技岛四大功能园区为一体,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重点辐射带动区域。高新区围绕我市对区高新(园)区高质量发展监测指标和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要求,建立高新区党工委统一领导下的“一区多园”分工负责机制,深入推进高新区对各分园区的整合工作,形成各分园区产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优化、工作协同推进的发展格局。在科技创新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实行政策、品牌、技术、资源共享,整体提升建邺高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厘清高新区与街道职责边界,园区核心区自建载体的安监、环保、信访、维稳等职能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社会载体的上述监管职能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园区核心区以外的企业服务职能由街道办事处承接。 

尝试园区管理市场化运营,提升发展效能

高新区尝试进行园区管理架构改革和运行机制改革,积极培育开发运营市场主体——高投集团,由专门公司承担开发建设、产业培育、投资运营等专业化服务职能,逐步实现高新区企业化运作,不断提高效率、激活体制、提升发展效能。建邺高新区管委会下设部室由6个调整到8个,保留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部、产业招商部、科技创新部、规划建设部和财务资产部,新设企业服务部和金融发展部。高投集团下设7个部室,分别为集团办公室、监督办公室、投资发展部、资产管理部、财务部、工程建设部、招标办公室。高投集团新组建3个片区服务中心,由片区服务中心统筹区域内企业党的建设、税源管理、企业服务、经济统计等工作,形成“片区建设—产业发展—党群管理—企业服务”的工作链条。高投集团新组建招商中心,统一承接高新区管委会、高投集团和社会化招商团队的事务性、程序性工作。同时,积极推进高新区实施政企分离、一体运作,实行决策在高新区管委会,运作在高投集团的运作模式。 


(文章来源: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课题组)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