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走在前列推动人才强省战略的建议思考
发布日期:2021-11-02

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兴邦之大计。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在党中央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引领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深入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目前,人才优势目前已不断地转化为民族复兴的战略优势、发展优势,江苏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人才,人才作为江苏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人才工作的“走在前列”体现在江苏现代化建设进度的率先和质量的领先上。

江苏是科教大省、人才大省,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然而,在人才工作实际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人才使用不当,招而不用。一些单位为了装点门面耗费大力气找到了211和985人才,然而却不好好使用培养,很多人才到了单位持续在某一项基础任务中重复工作,甚至有的人才干杂活,而且没有人带、没有人管,很多人才为此纷纷流失。二是人才管理不足,不尊重人才。一些单位招聘了很多专业领域资深或尖端人才,这样的人才专业成就和自我实现的内驱力很强,非常需要一个尊重的环境来通过专业解决问题,但现实工作中得不到尊重,在上级领导工作部署中未能和人才积极沟通,制定计划和实施命令时不尊重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和行业客观规律,很多人才情绪低落,无法专注和投入工作。三是绩效考核不完善,人才激励不充分。一些单位在绩效考核的制定中不规范、不科学,体现不了人才的贡献与价值所在,不能体现人才的工作表现、专业水平及贡献价值,这样的绩效考核压制着优秀人才的主观能动与创造性,薪金分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需求,使人才在工作中失去了斗志,从而导致许多优秀人才纷纷跳槽。

为此,具体建议:

1、留引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一是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的氛围。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应筑牢“蓄水池”,吸引人才并防止人才流失,是人才工作的关键环节。在新闻媒体中开辟人才广角专栏,广泛宣传人才的作用和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郁氛围,为人才作用的发挥创造条件,全面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二是落实人才保障制度。认真执行养老、医疗等社保制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加快改革福利制度,对福利和待遇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货币化,建立企业薪酬福利动态增长机制,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水平应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提高,以便稳定人才、留住人才。三是打造良好企业文化。大力培养人才的归属感,充分利用深厚的企业文化积淀,以企业的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凝聚人心,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做到感情留人;利用科研和生产条件,提供优厚生活条件,吸引博士生、硕士生等高尖端人才到单位公司进行研究、工作。四是完善科学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选拔、流动、激励和保障机制,确保人尽其才;努力运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和先进的人才评价手段,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分别制定经营管理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工人才的考核评价标准,为人才的选拔任用提供依据;根据德才兼备的要求,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摒弃人才评价中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对经营管理人才实行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敬才用才,营造良好的人才氛围。一是营造尊重人才的氛围。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中来。二是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实行聘任制和契约化管理;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实施评聘分开,考聘分开,真正建立起按需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人才任用机制;扩大高素质人才的岗位自主选择权,扩大关键岗位的人员自主选择权。三是强化人才服务意识。精心打造人才社区、人才公寓,强化人才服务意识,积极协调解决补贴申领、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人才“家事”,让人才有更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四是采取向内培养人才。大多数的人才都是培养出来的,在单位公司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围绕提高人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人才创新能力,加大对现有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力度,促进各类人才不断增强素质、提升能力;整合和充分利用单位公司的教育培训资源,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引导员工通过培训转型为人才。五是落实人才奖励制度。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通过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来鼓励人才、吸引人才、促人成才。各类人才在开展科技攻关并取得成效的,单位公司给予相应的奖励;省市区和单位公司每年评选和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工人才,让各方面人才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

3、识才爱才,建立科学的薪酬方案。一是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将人才的工作能力和贡献与其收入挂钩,提倡实力与能力以及贡献是绩效工资的主要考核依据;每个人才都有要求公平、公开、公正的权利,他们更关心自己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为此,应建立人本文化,以客观公平为导向,使绩效考核方案更加公正公开公平。二是倡导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建立最佳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激励模式,在物质上给予绩效优秀者加薪、加待遇,在精神上让优秀的人才脱岗带资学习或者为其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职业规划,这样更加激励人才的努力学习与进步,促使人才积极地、主动地、热情地、忘我地工作,使人才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归结到与单位的发展战略以及管理战术的相统一;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三是建立双条晋升渠道。打破只有行政管理的晋升渠道,合理利用专业技术管理渠道来晋升人才的职称,同时,赋予专业技术人才更大的管理权限,在专业技术领域有话语权,这样更有利于专业人才苦心钻研业务,并更能留住人才。四是建立利益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产品开发人员的技术入股、管理要素入股、成果入股的政策。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