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五个坚持”扎实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 | |
|
|
泰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自2019年启动改革以来,高位推动、扎实推进,实事求是、勇于创新,截止11月底,各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是全省率先基本完成的5个市之一。改革中主要做好了“五个坚持”。 一是坚持“书记抓”与“抓书记”相结合,始终做到高位推动。将开发区改革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委书记亲自领衔推动,担任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各县市区也参照市里模式,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改革期间,市委书记崔洪刚同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6次,专题办公会4次,研究开发区改革有关问题和事项。各县市区委书记也是亲自研究,靠前指挥,一线推动,有力地助推了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二是坚持“我要改”与“要我改”相结合,始终做到敢于攻坚。省委部署改革前,泰安市2019年2月份印发改革实施意见,4月4日召开了动员大会。省委部署改革后,泰安市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将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纳入改革试点范围,并将3个功能区一并纳入改革盘子,是全省唯一一个开发区、功能区全面改革的市。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改革的主动权,在涉及改革的敏感领域,比如剥离社会事务、搭建平台公司、推进全员聘任方面,都坚持充分调研论证,找准省改革精神与泰安发展实际的契合点,出台相关政策、统一改革口径,确保了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三是坚持“彻底改”与“创新改”相结合,始终做到严谨规范。对照省委14号文件要求,完善改革方案,细化改革任务,逐一进行对标落实。省级相关配套政策陆续出台后,第一时间传达贯彻、第一时间发文落实。改革推进中,杜绝机械执行、照搬照抄,在省里改革精神的框架下,坚持一切从泰安实际出发,从泰安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出发,注重把上级的政策和泰安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解决泰安的问题。在管理体制、管辖面积、干部人事管理、薪酬绩效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比如,在剥离社会事务过程中,创造性的采取了“三个一”工作法;在泰安高新区探索设立了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等。 四是坚持“一次改”与“持续改”相结合,始终做到接续递进。省委部署改革后,泰安市于2019年10月底前全部印发了改革方案,年底前基本完成了改革的框架性推进。方案出台后,及时跟进了解各开发区在新体制下运行遇到的问题,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给予了各开发区强有力的工作指导,做到整个改革的边推进边完善。特别是借助省审计调查的有利契机,对全市开发区改革进行了系统性的巩固提升,省审计调查组反馈的所有问题及注意事项全部第一时间整改完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泰开改〔2020〕4号),要求各开发区逐一制定深化改革方案,将改革转入深化阶段。 五是坚持“改得快”与“改得好”相结合,始终做到蹄疾步稳。改革伊始,从市委编办、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抽调了27名工作人员组建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分6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改革的推进落实。工作专班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拉出了120余项改革试点任务台帐,建立了组长碰头会、周通报等工作制度。牢牢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充分考虑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发展需要,充分照顾到涉改人员的实际意愿、合理诉求,不搞“大呼隆”“一刀切”。整个改革蹄疾步稳、紧张有序,没有出现一起信访上访事件。 泰安市开发区改革得到有关方面肯定,中央编办《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省委改革办《改革与制度创新》、省政府办公厅《山东政务信息》等先后刊发了该市有关改革做法。人民网、新华社以及山东卫视《新闻联播》、《大众日报》等主流媒体先后报道了该市改革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