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水泥国际产能合作分析
发布日期:2018-08-31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得区域经济协作趋势加强。本文以水泥行业为例,通过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经济及产业发展战略与中国的互补、经商环境等四方面指标,发现中国水泥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更多投资机会。

近期,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的研究员对开展水泥国际产能合作提出政策建议,为建材行业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国在海外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带来机遇。

一、“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水泥、玻璃、钢铁等行业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若铁路建设缺口较大,则势必会对水泥等原材料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因此,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对于开拓我国水泥等行业的出口市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础设施情况主要包括交通设施情况及电力通信情况两大部分。其中,交通设施情况主要包括以下6大因素:整体基础设施质量情况、公路、铁路基础设施、港口基础设施、机场基础设施、可用客座公里;电力及通信情况包括以下3大因素:电力供应、移动电话使用情况、固定电话线。

总体来看,“一带”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发展水平高于“一路”沿线国家。从整体基础设施质量水平值来看,法国、德国、卢森堡、比利时、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高于“一带”上14个国家的平均值4.94。从公路设施的数据来看,“一带”沿线国家平均值为4.59,意大利、希腊、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7国低于平均值。港口、机场建设方面,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发展较落后。从电力供应来看,塔吉克斯坦、蒙古两国的电力设施较匮乏。

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一带”沿线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情况优于“一路”沿线国家。“一带”沿线的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阿联酋、比利时等发达国家经济规模总体较大,这些国家早已完成工业化进程,工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低端水泥产品投资生产的机会较小,但高端水泥产品的投资生产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是近几年,许多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等问题,这也为水泥等建材产品的出口带来机遇。

“一带”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也是规模较大的经济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俄罗斯经济增速较低,近几年出现负增长;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速近几年保持较高的水平,在3%~6%之间。蒙古、塔吉克斯坦两国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均GDP只有4000美元左右,发展水平处于较低,且工业基础薄弱。但经济增速较快,人均GDP维持在7%以上,发展预期较好,随着经济发展及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加,水泥行业在这些国家有较大的投资机会,应是海外投资的重点区域。

“一路”沿线的韩国、新加坡经济规模大,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经济增速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发达,投资机会较少,因此不宜作为水泥行业海外投资的首选区域。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人均GDP在3000~5000美元左右,但经济发展增速均在5%以上,经济发展的预期较好,与中国又签署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或共建境外经贸合作区,中国水泥在这些国家的投资机会较多,应重点考虑增加投资。巴基斯坦、柬埔寨、越南等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低,人均GDP在2000美元左右,但对基础设施的需求较大,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建立,将为水泥行业走出去带来更多机遇。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及产业互补与水泥业投资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大多制定了经济发展战略,从而也为中国水泥业海外投资战略制定提供了参考。“一带”沿线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发展上,它们与中国工业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产业互补性。道路、机场、港口及工业化建设会对水泥等建材产品产生大量的需求,这为中国水泥业在这些国家投资提供了机遇。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一带”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在高端产业、环保产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

中国在这些国家低端水泥产品生产投资的机会较少,可以考虑在附加值相对较高产品上进行投资合作。并且,根据前文分析,现在发达国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需要重修等问题,这也成为水泥行业走出去的机遇。

“一路”沿线国家韩国的发展重点集中在绿色能源等高端产业,中国对其进行水泥业投资的机会较少,应更多地考虑进行相互间的贸易及产能合作。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柬埔寨、老挝等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是其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重点,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这些国家对水泥产品会产生较大的需求。相比这些国家,中国水泥等建材行业发展成熟、竞争力较强,与这些国家的产业发展具有互补性;同时,这些国家人力、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生产成本较低,正鼓励引进海外投资,中国对其进行水泥投资生产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四、“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水泥国际产能合作的实现机制

(一)加强政府层面合作,研究创建“一市一国”水泥产能转移对接机制

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产能合作正在推动。与哈萨克斯坦开展产能合作对接项目取得一定成绩,已收获涉及52个项目241亿美元的项目清单,成为双边产能合作的样板。下一步,应重点推进与东盟国家、欧洲国家、非洲国家的产能合作,分国别制订水泥产能向这些国家转移的专项规划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国家级对话机制建立的基础上,按照我国水泥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创建“一市一国”国际产能对接和组合机制,充分发挥重点城市在转移过剩产能中的牵头和资源整合作用,做好与东盟、欧盟、非盟的战略对接和实时沟通,确保国家和省级战略部署更具针对性、灵活性和时效性。

(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及保险机构的作用,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政府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金融及保险机构的作用,支持更多的企业开展水泥产能合作。

第一,发挥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作用,为中国水泥行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及风险担保。

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借鉴类似“中非发展基金”等经验,建立“过剩产能转移基金”,选择专业化的管理团队,采取市场运作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管理,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积累项目评审和管理经验,以国家的整体资源和优势为国际合作提供专业化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本金不足问题,同时考虑投资效益。由于其不同于贷款的方式,对企业而言,不会增加企业负担,还可以扩大企业融资的规模。

第三,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将过剩的国内水泥等过剩产能转化为国家债权。可以尝试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工业振兴”债券、“共享发展计划”债券、“基础设施援建”债券等,支持中国制造业企业在非洲、拉美或中东等地从事制造业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这不但对中国制造全球布局有所促进,也可以间接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建立境外经贸园区及工业园区,带动水泥产能转移

各国经济发展战略差异及与中国产业发展的互补性,为中国水泥业境外投资的区域布局提供了有价值的依据。建立境外合作园区、产业园区、经济特区,成为转移水泥等优质富余产能的一种良好的合作方式。

“一带”沿线的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俄罗斯、科威特等国家经济发展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及工业化方面,再加之其基础设施建设及传统工业等发展水平较低,应是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水泥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

“一路”沿线的老挝、越南、泰国、印度等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也成为水泥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韩国、马来西亚、阿联酋、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基础设施较完善,与中国水泥业投资的互补性不强,可考虑在这些国家的成熟产业园区进行产能投资合作,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中国在东南亚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可以依托泰经贸合作区,完善投资合作基础及条件,鼓励国内水泥企业到这些产业合作区进行投资。

(作者为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副研究员赵静、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实业发展处负责人常非凡,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