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产业大逻辑 实现跨越大发展 | |
|
|
近年来,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围绕“两聚一高”主题,坚持发展产业经济不动摇,始终把项目作为主抓手,把转型作为主旋律,把创新作为主动力,产业经济保持蓬勃发展,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汽车整车制造基地,全省潜力最大的航空产业基地,全国集聚度最高的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之一,全国技术最为领先的未来网络产业基地之一。江宁开发区在加快产业聚集和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围绕“八个字”,理清“四个逻辑”关系:
第一,统筹“大”与“小”,深化产业项目攻坚,坚持龙头项目与创业项目并重。一方面,注重发挥关键大项目的引领带动力。从创业起步,到度过金融危机,再到“二次创业”,江宁开发区每一轮重大发展都是由大项目带动。围绕上汽大众、长安马自达等整车企业,国网电科院、国电南自等基地项目,深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分别引进11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50余家智能电网六大环节的产业链项目,汽车、智能电网产业产值分别突破1350亿元、1000亿元。“十三五”以来,江宁开发区进一步深化“大项目大企业大集团”战略,举全区之力主攻重大项目,今年以来,签约落户一批体量大、质量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航空产业的4个百亿级投资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突破千亿元,真正以大项目聚集大产业、助推大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发挥科技中小项目的创新爆发力。区内金智科技、科远自动化等40家企业,均从本土培育壮大并且上市,体现了科技型项目的爆发力。开发区坚持引进旗舰型项目和引培“高、精、尖、缺”中小项目共同发力,遴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产业化项目,在创业载体、启动资金、产业政策上重点扶持。今年成功引入诺奖得主弗里德•穆拉德、赵淳生院士、李立浧院士等领衔的产业化项目,并引入国内首家高校知识产权电商平台等科技项目,各类载体孵化创业项目已达418家。
第二,接续“新”与“旧”,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传统业态与创新生态并进。一方面,做好三篇文章,让传统业态焕发新生机。一是做好落后产能淘汰的文章。针对开发建设早期引进的低效企业,通过市场嫁接、土地置换等方式推动转型,完成搬迁或改造的企业有近20家。二是做好传统产业转型的文章。全面推进汽车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发展,其中汽车产业着力向轻量化、智能化、新能源方向转型,推动大众、马自达陆续推出新能源车型,力争“十三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500亿元。三是做好制造向智造转变的文章。引导企业智能化升级,创成省、市智能车间(工厂)19家;出台技术改造奖补办法,今年将落实重点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技改投入75亿元。另一方面,营造三种生态,让创新驱动成为新动能。深入推进产才融合。一是完善平台引才的生态。规划建设包含创业社区、大学生创业园、创客空间等形态的创业载体300万平方米。二是完善企业用才的生态。确保引进高层次人才与产业契合度达90%,已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7家、上市企业52家,规上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全覆盖,其中省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61家。三是完善环境留才的生态。通过设立领军人才俱乐部、321智库咖啡、科技协同创业创新联盟,搭建多渠道、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交流平台,人才创业项目成长的年复合增长率达30%。
第三,兼顾“软”与“硬”,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做到城市功能与服务职能并举。一方面,推进产城融合,完善城市功能硬环境。将城市空间优化为核心商务区、科教创新区、枢纽经济区、文化旅游区、产业集聚区等功能组团,着力打造百家湖“商业核”,集聚高端商业载体80万平方米,建成体量仅次于新街口的南京第二商圈;打造九龙湖“创新核”,参与建设环东南大学知识创新圈,加快建设未来网络、智能制造等产业创新中心。目前,江宁开发区已基本实现由工业区向产业区再向国际性现代化新城区的转型,正在全力建设“港产城”融合的禄口空港新城。另一方面,创新服务“三个办”,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以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为契机,广泛收集各类企业诉求信息,要求“人人当好店小二”,落实“领办、特办和代办”。一是建立领导干部领办制,对200多家重点企业采取领导领办方式,在做好“大走访”服务的同时捕捉项目信息,成功引入爱立信全球物流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出口6亿美元。二是建立重大项目特办制,针对外贸大户吉宝通讯对保税仓库的需求,采取特事特办,去年仅用5个月时间就建成4万平方米仓库,帮助企业获得海外订单,带动开发区外贸出口1-6月增长60%。三是建立投资建设预审代办制,对总投资362亿元的43个重点项目落实预审代办服务,大部分项目开工时间较预期提前半年以上。
第四,协调“内”与“外”,强化产业资源整合,实现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并用。一是外引项目增量,内盘企业存量。对外积极拓展项目资源,搭建15个专业团队、60余人的招商“特种部队”,建立与经济待遇、评先评优、选拔任用相挂钩的招商绩效考核制度,创新开展以商招商、以智招商、资本招商等新模式,真正激发项目招引的活力。对内则用好区内2000余家企业的巨大“蓝海”,深入挖掘潜在的投资机会。二是外推合作共建,内促联动发展。对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产能合作,参与建设中阿(联酋)合作产能示范园区;开展与宁淮工业园、万州开发区、云南临沧边境合作经济区等园区的合作共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对内则积极开展与托管街道的联动发展,落实规划管理、土地征迁、建设管理、城市管理、招商引资、计划统计的“六个统一”。三是外拓国际市场,内享开发成果。对外支持企业拓展“一带一路”等海外市场,南瑞集团国际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30%以上,中材国际非洲市场合同额近40亿美元。对内则聚焦富民,让群众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一方面,加强就业指导帮扶,帮助群众“家门口”就业;另一方面,支持周边街道、社区依托开发区腹地,发展民宿、文创中心、休闲旅游等文化休旅产业,让老百姓“家门口”致富。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