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四)
发布日期:2016-10-11

“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专题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关于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的有关情况。

一、基本情况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2010年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辖2个街道,规划管理面积116平方公里,人口12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完成GDP300亿元,工业总产值800亿元,工业增加值22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利用外资2.4亿美元。

二、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多年来,我们依托港口优势,培育和发展了汽车及零部件、浆纸及印刷包装、粮油食品、现代物流、海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科技等产业集群。

1、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1)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威亚汽车发动机公司,由世界500强企业、第五大汽车制造商——韩国现代集团,投资15亿美元建设,具备了年产100万台发动机的能力。刚才各位领导视察的派沃泰变速箱公司,总投资6.8亿美元,具备了年产120万台变速箱的能力。此外,还拥有年产车桥10万台、汽车模具830套的能力。这个规模目前是现代集团在海外最大的动力生产基地。

(2)以威亚、派沃泰为龙头,先后引进了现晟、三宝等38家韩资企业,完成投资30亿美元,去年这一板块实现产值250亿元、利税15.5亿元。今年上半年,该产业完成产值128亿元。我区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全国汽车产业(零部件)示范基地”。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正积极争取韩国现代集团30万台整车项目。

2、浆纸及印刷包装产业

(1)由新加坡金鹰集团投资169亿元建设的亚太森博浆纸项目,形成了180万吨浆、17万吨白卡纸、30万吨液包纸板的规模,去年实现产值80亿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条制浆生产线,装备和工艺技术达到全球一流水平。

(2)依托亚太森博公司的优质木浆资源,日照八方纸业4万吨生活纸项目已投产,拉长了产业链。7月13日,我们与国内唯一一家生活用纸上市公司洽谈,就建设30万吨高档生活用纸项目初步达成意向。

(3)7月11日,我们还与金鹰集团下属的太平洋油气公司,签订了燃气热电联产项目协议,总投资40亿元,将为全市提供充足、清洁的电力和供汽支持。

(4)上半年,该产业完成产值44亿元,增长12.2%。

3、粮油食品产业

(1)区内现有6家大型大豆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800万吨,占全国的1/9,是国内沿海最大的大豆加工聚集区。

(2)日照凌云海糖厂,拥有两条年加工能力120万吨的生产线,总产能达到240万吨,占全国的1/4,是全球最大的食糖生产企业。

(3)德国德乐集团在我区投资的浓缩果汁项目,年销售额5亿元,主要为可口可乐、百事、雀巢等国际知名企业提供原料。

(4)青啤(日照)公司,年产啤酒30万吨。

上半年,该产业完成产值233亿元,增长21.1%。

4、临港现代服务业

(1)依托港口优势和国家级B型保税物流中心、中亚航贸服务中心、日照国际铁矿石交易中心等平台,大力发展临港现代物流业,去年实现营业额630亿元。

(2)加大区港联动力度,推进了总投资38亿元的华润路港项目和总额100亿元的山东财金集团日照公司项目,正在进行公司注册。投资10亿元的优传电商项目、投资6亿元的公路港物流园项目、投资9500万元的木材进出口环保科技项目已达成初步意向。

(3)着力打造“现代临港金融中心”,招引了43家金融机构,去年实现地方税收1.3亿元,增长32%;今年上半年增长15%。

此外,我们还大力培育海洋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科技等产业,也取得了较快发展。

三、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日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去年以来,召开了大规模、高规格的“突破园区、聚力招引”动员大会,出台了含金量很高的《实施意见》,配套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举全市之力推动园区发展。特别是围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开发区进行改革创新,我们在省编办和市有关部门指导下,探索推进了职员制管理、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区域化评估评审“四大改革”,推动了开发区快速发展。

1、关于职员制改革

去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日照市园区职员制人事制度试行办法》、《日照市园区职员薪酬制度试行办法》,在我区全面推行职员制改革,建立以岗位和绩效为主体的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积极大胆探索,顺利完成了档案封存、人员过渡、岗位设置、竞聘上岗等工作,初步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和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分层管理的现代管理模式。

一是身份档案制实行档案职务与竞聘岗位、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用管理“三分离”。对原有人员身份“封存管理”,所有人员过渡为职员,职员等级从高到低分为一至八级,设1至14岗,并执行相应工资待遇。过渡为职员的原有人员,在人员对外交流、退休时按档案职级办理。

二是竞聘上岗制。突出招商和经济发展职能,对内部机构和岗位重新进行了优化设置,设立了9个专业园区,同时兼具招商局、招商公司职能。建立了一名领导、一个园区、一支队伍、一块经费、一项任务、一个目标的“六个一”机制,全面推行专业化、精准化、市场化招商。在职员聘用上,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实行一定比例的末位淘汰。

三是绩效工资制。全区的工资总量由市委、市政府考核确定,直接与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挂钩。在开发区内部制定了“倾斜一线、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薪酬分配制度,将职员薪酬收入分为基础性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职员的收入与工作实绩挂钩,而不受原有身份级别的限制。突出“三招三引”,提高招商一线职员的薪酬待遇,对完成任务的,重点奖励,发放比后勤人员上浮200%的绩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按后勤部门考核基数进行核定。

四是职员管理制。职员竞聘上岗后,逐级签订聘用合同,聘期三年,期满后,重新竞聘上岗。同时,建立科学公正的考评体系,通过严格考核,实现重奖重罚,拉开收入差距,并体现在干部使用和评先树优上。我们将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确保客观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切实发挥好职员制改革的作用。

我们的职员制改革,得到了省商务厅的高度评价,省内外兄弟单位先后有22批次来我区学习职员制改革的做法。半年多来,成效也逐步显现出来。一是初步建立起灵活高效的人事分配制度。通过改革,打破身份界限,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打破级别、年龄资历限制,推行绩效工资制,实现了薪酬管理由“铁工资”向“活薪酬”的转变;打破平均主义,推行全员绩效考评制,实现了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切实解决干好干孬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二是选人用人的“赛马机制”初步形成。通过优化岗位设置和职员竞聘,调动了广大职员到招商和经济一线工作的热情,出现了“一岗多人争”和“多岗争一人”的现象,150多名学历层次高、年轻优秀的职员被择优选聘到招商一线工作。三是烘起了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改革激发了活力,所有职员的工作成效都与绩效工资、评先树优挂钩,使得部门之间、职员之间比招商、比贡献的氛围空前高涨。各园区成立不到半年,新招引和推进了159个项目,其中过10亿元的6个、过亿元的24个。

2、关于综合执法改革

根据市政府《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我们组建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城市管理、文化、人防、教育、粮食、国土资源、食品药品、水利、工商、经信、住建、卫生等23个部门的执法职责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范围,实行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初步解决了以往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实现了“一支队伍管执法”。

一是积极整合行政执法机构。最大限度地整合包括市直派驻机构在内的行政执法机构和职责,按照“编随事调、人随编走”的原则,积极承接了市里下放划转的34名执法人员,并承接了市级下放的城市管理、文化执法、人防等3部门的所有执法职责。并按照“成熟一项划转一项”的原则,逐步实现全区执法职责和队伍的归并。

二是全面梳理执法权力事项。共梳理出执法权力365项(包含子项783项),目前,我区综合行政执法事项已通过市政府上报省法制办待批。

三是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执法重心下移、执法力量下沉”的要求,向辖区内的两个街道派驻了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并设立直属行政执法中队。其中,街道综合执法中队承担各自区域内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直属行政执法中队承担全区涉及企业方面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在两个街道分别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由街道党委副书记兼任主任,街道所属执法机构或街道执法中队负责人兼任副主任,负责街道辖区内综合行政执法的组织协调,发挥了街道的属地管理优势。

3、关于行政审批改革

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在学习借鉴天津滨海新区、银川等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审管分离、事权集中,整体设计、规范实施”的原则,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目标,组建了行政审批局,将区内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并联审批、模块管控,推动“一枚公章管审批”。

一是积极承接下放权限。去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分两批次向我区下放了108项管理权限。为此,我们及时制定了《承接方案》,确保承接的行政权力事项“接得住、管得好、用得活”。我们组建了效能建设督查组,深入各承接部门,对承接落实情况进行督查,确保承接落实工作规范到位。

二是下大力推动集中审批。今年3月1日,我们正式获批组建了行政审批局,目前,已经集中了投资审批、城乡建设、市场监管、农林水、卫生、民政、教育等10个领域15个部门、118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服务,涵盖了全区所有审批业务,由行政审批局通过内部流转,实现一条龙、一站式审批服务,所有审批人员集中入驻审批大厅工作,为“一局一章管审批”做好了充足准备。

三是优化审批流程。实现由原职能部门逐一审批的串联审批变为一局内部流转的并联审批。研发了上下贯通、功能完善、数据共享、运行高效的审批信息系统。待行政审批权限批复运转后,申请人只需到一个窗口、递交一份资料,即可办理所需审批业务,能够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据测算,审批效率将提高70%以上。

另外,投资1.15亿元、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新的行政审批中心年内将开工建设。

4、关于区域化评估评审

我区承担区域化评估评审改革试点任务。

一是完成了试点区域评估评审。根据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和园区发展实际,选定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作为试点区域,该区域占地共计2000亩。我们分别委托具有相关行业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提前完成了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影响评价、节能、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危险性、雷电灾害风险等8个事项的前置性评估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化的评估评审结果,并按规定程序全部组织了专家评审,形成了整体评价,提供给入驻项目共享使用。

二是提高了项目审批时效。据测算,中介服务时间约占项目全部审批服务时间的60%-70%。我们打破建设项目各项前置审批的固有流程,确立了“提前+承诺”的工作流程,变“零售”为“批发”,变“串联”为“并联”,只需进行一次性集中前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限。据测算,可节约项目落地时间6个月。

三是节约了成本。中介机构普遍存在行业垄断、收费高等问题。我们结合评估评审试点工作,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评估机构,并进行打包组合、统一议价,大幅降低了评估费用,节支率达到40%。

7月28日,市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在我区召开了会议,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并在全市推开。

经过去年以来的持续深入改革,我们认识到,改革是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靠改革来破难题、建机制。从实践看,通过四项改革,理顺了机制,激发了活力,提高了效率,优化了发展环境,助推了全区“三招三引”和经济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其中,GDP增长13%,工业总产值、增加值都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6%,财政收入增长15.4%,利用外资1.2亿美元。在上半年科学发展综合评比中,我区居全市第一。在全省15个国家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列第五名。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完善和深化各项改革任务,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优化发展环境,当好经济发展排头兵,为全市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