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塑造山东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专题研讨班上的发言(六)
发布日期:2016-10-11

推进三集中三到位 创新项目服务新模式

新泰经济开发区


一、改革的必要性

项目审批机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审批程序繁琐。手续办理大多需历经窗口申报、科室把关、领导签字等,权限的分散导致程序过程冗长,本可在窗口办结的报批事项需要到部门才能完成审批,而且各部门之间协调衔接机制不顺畅,有时会出现“中梗阻”现象,导致报建单位无所适从、晕头转向。二是审批效能低下。审批人员存在慢作为、不作为等消极思想,本能提前完成的批复手续,常拖延至法定时限最后一天才下发,项目手续从立项到验收至少也要一年多才能全部完成,严重阻滞园区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审批流程不畅。项目手续串联审批,审批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手续办理要按顺序来,中间任何一环无法办理,就会影响到整个办理流程。同时,串联审批禁锢了审批时限优化压缩的空间,并联审批势在必行。

新泰经济开发区于2016年被列入全省12家开发区体制机制试点单位之后,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根本,以纪委强力介入为关键,以相关部门主动配合为保障,与政务中心一起,坚持标准化、信息化、一体化“三化并进”推进改革,形成了“一口办结”的新模式。

二、改革的主要做法

(1)实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

“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即对涉及项目审批权的13个一级职能部门,要求行政审批事项向行政审批科室集中、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进驻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确保事项进驻到位、人员派驻到位、首席代表授权到位。实现13个部门202个审批事项100%进驻,带动72个部门728个审批事项、26个交易事项全部进驻。

(2)探索“一口办结”服务模式。

    “一口办结”服务模式,即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开发区直通快办窗口,与市投资项目综合受理窗口合署办公。受理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后,组织各职能部门窗口向报建单位发放一次性联合告知书,按照审批流程集中转办,依据承诺时限和并联机制进行倒计时预警督办,最后统一向报建单位发放证照和手续批文,做到一口受理并办结。

(3)实施“四减二增”优化审批流程。

    减前置。在法律法规规范的框架下,对所有可以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不再设审批前置,对新上建设项目各部门间不再互为前置,协调各部门窗口先行容缺受理、模拟审批,项目单位补齐各项审批要件后,在施工许可前集中换发正式证照批文。

    减材料。取消重复提交的申请材料,前置审批事项中已提交的材料和证照批文,由直通快办窗口分发或通过信息化系统流转,后置审批部门不得要求重复提供,申请材料在原有基础上清理简化1/3。

减环节。将涉及13个职能部门单位、22类中介机构的52个审批服务环节进行重新优化再造,精简成项目立项、用地审批、工程规划、施工报建等四大阶段18个步骤。打破部门间壁垒,归并各部门重复现场勘查14项,建立了联合会审、联合踏勘、联合审图和联合竣工验收等跨部门协同服务机制,变部门串联审批为并联协同的快捷模式。

减时限。在界定审批法定程序的基础上,办理时限全部量化到天、提速提效,对项目报建审批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和预警督办,重点建设项目部门审批时限控制在了32个工作日以内,中介机构服务时限控制在了68个工作日以内,“三证一章”控制在2个小时。

增中介。向全国放开中介服务市场,全方位把控中介服务收费及时限,按照考核成绩对中介机构进行ABCD分类推介和管理,有效防止中介机构挂靠部门的寻租问题。

增平台。推行“互联网+政务”,搭建重点项目“直通快办”网上服务平台、手机微信平台(含APP功能)和短信服务平台,突破审批服务的时空限制,实现项目审批服务、审批进展、问题反馈和督导预警等事项实时在线完成。

三、改革的成效

当前的项目审批机制改革,减少了环节、压缩了时限、降低了费用、提高了满意度,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审批机制更加高效。职能部门承诺办结时限提速67%,中介服务时限和服务收费均控制在了法定要求的1/2以下,做到行政审批事项一口办结。二是企业办事更加便捷。今年以来为87个重点项目办理293件业务,提前办结率37.8%,按期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100%。如北汽国泰重卡组装车间项目,6月16日签约落地,3个工作日后将营业执照送到了投资者手中,从项目立项到施工许可仅用时24天(含8个非工作日)即办结,10月份将建成试产。三是园区环境更加优化。变企业跑腿为信息流转,优化了政务服务环境,提升了园区的软实力,今年以来批准入区项目58个,总投资157.9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在电子营业执照的推行、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网上政务审批方面继续探索,进一步提高政务效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