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新地标系列报道(浦东新区篇) | |
|
|
浦东新区 探路自由贸易园区 2013年02月06日09:4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上海2月5日电 (记者李泓冰、孙小静)2月2日结束的上海两会上,新任市长杨雄表示:“2013年上海将深化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按照国家部署,试点建立自由贸易园区,深入推进开设外币离岸账户、融资租赁业务创新等改革事项……”自由贸易园区的表述,是浦东新一轮改革启动的信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说:“浦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面旗帜,未来5年,上海要谋求跨越式发展,浦东这面旗帜要蕴含新的内容。”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打造“离世界最近”的自由贸易园区,正是浦东及上海谋划多年、不断寻求突破的“太平洋战略”。 近日,浦东亮点频闪,《上海市临港地区管理办法》实施,从政策上支持临港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黄金引擎;迪士尼乐园一期实质性施工启动,为“世界级旅游城市”助力;“大飞机”基地建设显山露水,一期工程完成近2/3;上海纽约大学忙着审核报名者的申请材料,秋季将迎来第一届学生;世博园区“中国馆”亮丽转型中华艺术宫……浦东正处处洋溢着面向太平洋的国际范儿。 上个世纪90年代,邓小平提出以浦东开发开放带动上海、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发展的战略构想,他目光远大:“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 东望太平洋、西接全中国,背靠上海雄厚的工业基础,浦东起点高,眼界更高。开放之初就越过南方“三来一补”的初级加工阶段,浦东坚持以经济全球化视野和先进国际标准规划和建设,在全球范围集聚技术、资本、智力等资源,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6000亿元左右,是开发之初1990年的100倍。 “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国际经济领域仍缺乏高端话语权、定价权,浦东责无旁贷。”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深具责任意识。浦东正努力建构五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的新节点、各类创新活动的策源地、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全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实现五大功能,推进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等建设,“突破点在金融改革”,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简大年深有体会,两会上他频频被媒体追问各种改革新名词:融资租赁、期货保税交割、保税船舶登记……综保区成立3年多,销售额和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便占据全国10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量的半壁江山。最近又启动“亚太营运商计划”,在3年内将有条件的区内企业培育成统一负责集团总部在亚太区范围内具有订单销售、物流运作、资金结算等功能的实体运作型营运总部,统筹国内外市场,统筹在岸、离岸业务,统筹贸易、物流和结算功能。 在浦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193家,但大多为中国总部,或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地区总部。亚太营运商计划旨在推动跨国公司打通境内外、打造全球供应链的亚太区枢纽和核心节点,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高端。“我们还要培育辐射半径更长的洲际总部,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外高桥集团总经理舒榕斌说。 1个月后,“洋山铜溢价”产品将对外发布,这是有色金属“洋山价格信号”第一期产品,也是以金融创新带动浦东“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的生动例证。“洋山价格信号”,让大宗商品有了“中国价格”,一举改变全由伦敦交易所定价的格局。 上海期货交易所则在紧锣密鼓地设计原油期货。我国是原油生产、消费大国,没有定价权,进口每桶油就可能多付1美元多。业内人士透露,上海期交所有远见地多做了一套方案,以人民币计价,一旦施行,美元作为原油定价货币的垄断将被打破,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跨境人民币再保险结算业务试点、商业保理试点正式启动,QDII、QFII、国际板、权证、离岸贸易等持续探索,浦东意在引入更多国际“玩家”,更熟稔地掌握国际游戏规则。 更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贸易结算中心试点进入常态化运作,试点企业达50家,专用账户贸易额累计近100亿美元。 航运功能随之亦有新突破,涌现诸多“第一次”:国际中转集拼在洋山保税港区陆域仓库首单试点成功,首艘保税船舶在洋山港完成登记,首家国际航运非政府组织地区总部上海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中心在浦东成功登记,并设上海中心办事处,与中国航运界对话。 深化贸易功能,搭建人才高地,营造宜居家园……东望太平洋的浦东,每出一招,都意在高端。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6日 01 版) 浦东新区 后劲在哪里? 本报记者 刘建林 李泓冰 孙小静 2013年02月06日09: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制图:方 敏 蔡华伟
核心阅读 新的历史阶段,浦东开发者也有新的担心:浦东原有的政策红利、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渐渐释放,后劲在哪里?“后劲在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国家战略。”“浦东必须更注重‘局部突破’和‘首创精神’,方法就是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
刚从深圳调研归来,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风尘未卸,就和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商议,给浦东的干部布置改革思考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浦东“三新”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要求浦东坚持先行先试,做到“浦东能突破、上海能推广、全国能借鉴”,“三能”突破口何在? 浦东去年“成绩单”颇为抢眼,浦东领导却鲜有提及。他们琢磨的是:“今年浦东综改重点在于:坚持市场取向,选择好‘牵一发动全身’的突破口,全力争取关键领域改革落地。” 制度建设突破: 改革是创设新的信号系统 “浦东速度”无处不在。为了“快”,浦东的行政审批事项从724项减少到242项,平均承诺审批时限从法定22个工作日压缩到8.4个工作日,双双下降60%以上。 1991年2月,邓小平在上海惋惜浦东开放晚了,但他对浦东很有信心:“搞得好一点,搞得现代化一点,起点可以高一点。后来居上!” 新的历史阶段,浦东开发者也有新的担心:浦东原有的政策红利、资源红利、劳动力红利渐渐释放,后劲在哪里? “后劲在建设‘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国家战略。”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综改办主任王践则细数,“浦东的改革‘红利’,还在制度建设。” 一个多月前,上海综合保税区启动“亚太营运商计划”。英特尔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首批参加计划的20家企业之一。公司执行董事戈峻表示,公司正考虑将英特尔中央处理器业务从境外整合到上海,“我们10年前就有这想法,但当时的通关环境不能满足面向全球客户的要求。现在,通关速度从过去的两三天缩短到1天,最快时仅用3小时。改革举措为我们创造了将业务搬到上海的条件。” 战略布局突破: “4+3”为“四个中心”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2010年世博会让世人知道了浦东后滩。与后滩一河之隔,有一片未曾开发的“处女地”——“前滩”。从地理位置看,前滩位于上海版图中心,区位和交通优势十分显著,但长期以来,前滩“养在深闺人未识”。 2012年11月25日,沉寂许久的前滩突然响起了隆隆的打桩机声。前滩商务区被列入上海“十二五”期间重点开发区域。 对前滩的未来,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董事长杨小明信心十足:“前滩地区全部建成,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千亿,将来这片地区每年的产出也不会少于千亿。”而前滩,仅是浦东“4+3”生产力布局的1/7。 2009年,原浦东新区与南汇两区合并。新浦东逐渐确立了“4+3”的生产力布局,即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开发区、张江高新科技园区和外高桥保税区4个先发效应地区,以及世博地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和临港地区3个后发效应地区。 经历了20多年的开发开放,陆家嘴、金桥、张江、外高桥4个先发效应区域,主导功能均明显增强。张江和金桥地区正在进行二次开发,一些跨国公司纷纷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入驻到张江和金桥。这两个地区曾做过一个调查,如果完成二次开发,二产向三产发展,这两个地区分别有700万平方米潜力,对GDP的贡献率将倍增。 包含外高桥在内的上海综合保税区,税收、销售额在全国10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中占了半壁江山。下一步,该地区将在提升金融航运贸易功能、发展总部经济、推进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3个后发效应地区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重点、亮点。除了后世博地区,迪士尼是我国引进的最大现代服务业项目,以之为核心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将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临港地区则将打造成浦东及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和现代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有了‘4+3’,浦东未来发展,就有了最好的战略支撑、最强的区域载体。”浦东新区发改委主任管小军话语铿锵。 首创精神突破: “三个导向”智慧破解发展难题 上海春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位于张江,2008年注册登记时,浦东工商部门很挠头,翻遍国民经济行业20个门类98个大类,都装不进这“四不像”:有多项软件著作权,算IT业?有运输,算物流?可财务报表却是做进出口贸易。“其实,我们是一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化工供应链服务提供商。”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光春解释,客户只需告诉春宇要什么,然后坐等货到签收,中间所有繁复流程均由春宇“搞定”。费时数月,职能部门终为春宇开了“绿灯”,将这个新业态归入“现代物流业”。 作为全国首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浦东新经济、新业态层出不穷,常与现行政策、体制冲突。 触及系统性、深层次的制度瓶颈,浦东新区手中并无“权杖”,无法单兵突进。而上海市及国家层面或尚未遇到同样难题;或以全局观看,很难通过某个总体方案“一揽子”解决。 企业有需求,制度有瓶颈。两难之间,如何拓开新天地? 中央要求改革坚持整体渐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既要搞好顶层设计,又要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浦东必须更注重‘局部突破’和‘首创精神’,方法就是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这也是浦东领导班子的共识。 “三个导向”,就像三个“向导”,让浦东破解了改革“排头兵”先期遇到的难题。 需求导向重点在“立”,加紧让为新业态、新经济服务的政策从无到有;问题导向重点在“破”,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现行体制;项目导向的重点在“操作性”,选准和聚焦一批攻坚项目,得到部、市主管部门支持后,在突破中积小胜为大胜。 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院长万曾炜对浦东的做法颇为赞赏:“这两年,浦东在跨境国际贸易结算、单船单机融资租赁、离岸金融业务试点等方面,一项项成功突破,形成一批试点项目或样本企业。金融体制有了重大突破,发展前景将不可限量。”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6日 06 版) 争创改革新优势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徐 麟 · 2013年02月06日09: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跨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运作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改革攻坚,重在突破。必须营造主体更有活力、管制更为宽松、法制更加完备的综合环境,吸收人类文明共同成果 ■改革,决不是“闯红灯”,而是要创设新的信号系统,从政策点突破迈向制度创新
浦东应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以改革开放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深圳时,发出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动员令和进军号。浦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将牢记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殷切嘱托:浦东开发开放起点要高,眼界要宽,要敢闯敢试、先行先试,要领先一步、脱开一步。 肩负使命的浦东人始终面向太平洋思考。 上世纪90年代初浦东率先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90年代中后期浦东率先探索服务业领域对外开放;进入新世纪浦东率先探索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些探索,为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提供了鲜活经验。 在新的起点上深化改革开放,既要继承,更要开创。 世界进入全球化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入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期,上海进入建成“四个中心”的决定性阶段。改革创新是谋求新发展的根本,不改革、不创新,就不能发展、不能前进。把握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浦东深化改革开放,就是要全面深化经济、行政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利于促进转型、提升功能,提高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提升跨境资源配置能力,更好地运作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是现阶段浦东改革攻坚的聚焦和重点。例如,浦东要抓住人民币国际化机遇,加快营造法治诚信环境、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集聚功能性金融机构,努力为各类经济创新和在更高层面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再如,浦东要加快探索外汇管理和口岸监管创新,按照国家部署试点探索建立自由贸易园区,促进资金流、货物流、信息流在浦东交汇交融,增强跨国公司“在上海、为世界”的集聚辐射功能。 改革攻坚,重在突破。突破,就必须营造主体更有活力、管制更为宽松、法制更加完备的综合环境,就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共同的成果,探索国际通行惯例与我国制度和国情有效对接。改革,决不是“闯红灯”,而是要创设新的信号系统,从政策点突破迈向制度创新。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浦东能突破、上海能推广、全国能借鉴。 深化改革开放,既要有激情勇气,又要有智慧方法。没有勇气干不了,没有智慧干不成。 《 人民日报 》( 2013年02月06日 06 版) 延伸阅读 新浦东 新跨越 ——写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之际 2010年04月18日12:58 本报记者 孙小静
在上海黄浦江东岸这块濒江的土地上,亘古以来,从未有哪个20年催生过如此巨变。
创新机制 营造投资环境
两区合并 志在“两个中心”
生态宜居 满足多元文化
浦东:3年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009年02月27日 人民网上海频道2月27日电 (记者孙小静)
浦东争取用3年时间,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基本框架。今天召开的上海浦东新区区委二届七次全会上,上海市委常委、新区区委书记徐麟表示:这是浦东义不容辞的责任,“浦东必须率先,因为浦东有率先的经济基础、基本有率先的工作基础、有率先的财力基础、有率先的技术基础,特别是有综合配套改革这一动力基础”。
徐麟要求,浦东城乡一体化发展,一定要有更深的内涵、更高的目标。
首先要在率先转变发展方式上力求新进展,进一步提高开发区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精深开发水平,提升农村产业发展能级和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科技农业、设施农业、服务农业的影响力。
第二,要在率先加快城镇现代化建设上展现新形象,进一步优化城镇规划布局,发挥新市镇、次级商务区等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与城市相衔接、环境生态宜居的新农村。
第三,要在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上迈出新步伐,进一步提高郊区社会事业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村群众就业能力、文明素养、健康素质和保障水平,使农村群众享有与城区居民同质化的生活水平。
第四,要在率先推进和谐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第五,要在率先突破影响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上不断探索新经验,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和政策设计的先进性、科学性,不断拿出创新之举、领先之策。
“浦东要努力探索具有上海特大城市特点、浦东自身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之路,力争3年后整个农村在经济实力、形态开发、民生改善、环境面貌等方面都有较为显著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