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新地标系列报道(前海篇)
发布日期:2013-05-27

 

  

    原标题: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从深圳湾畔到黄浦江边,从渤海之滨到西北边陲,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我国涌现出一批极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城市和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锐意改革,先行探索,大胆试验,取得显著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被人们称之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

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些城市和地区,积极谋划新思路、不断推出新举措,展现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奋进态势,令人瞩目。今起,本报将陆续刊发这方面的报道。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回望30多年来的奋斗征程,当年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迅速崛起,成为现代化都市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今天,深圳前海、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珠海横琴、新疆霍尔果斯和喀什等地,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艰辛探索,开拓创新,成为新时期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探路者,为全国深化改革提供新思路、创造新经验。

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中流击水的攻坚期。只有从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才能在重点领域实现新开拓。如何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方面的改革互动?如何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推进各项体制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如何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市场接轨?面对这些发展起来之后的新课题,上述地区的人们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开始了新的改革征程。人们寄望这些城市和地区,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精神,在先行先试中取得更大成绩,提供更多经验,将改革开放引向深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深圳前海时强调,要充分发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敢于“吃螃蟹”。落实好国家给予的“比特区还要特”的先行先试政策。实践证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现成的经验,各地加快发展也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开创改革新局,拓展发展路径,必须要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大胆实践的勇气。深圳前海加快打造深港经济融合的对接点,上海浦东在转方式中提升国际竞争力,珠海横琴积极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霍尔果斯、喀什加快建设向西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些都说明,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解放思想,扬长避短,抢抓机遇,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用好发展机遇;以更加宏大的气魄,推进各项改革,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进一步改革开放打下坚实基础。


牢记历史重托 续当改革先锋(改革开放新地标(前海篇))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王 荣

                    2013年01月31日08:1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领域改革互动

  ■深入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从“前置审批”向“事后监管”转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形成“政府放权”、“社会接力”的新型治理机制

  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深圳过去30多年以“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第一站”就到深圳,勉励我们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这是中央的殷切嘱托,也是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

  深圳要继续扛好改革大旗、引领新一轮改革进程,需要更加注重统筹“政府、市场、社会”三个领域的改革互动,率先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率先建立起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建立起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我们正深入推进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努力从“前置审批”向“事后监管”转变,建立法治化的市场监管体系、社会信用体系。与此同时,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在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政府放权”、“社会接力”的新型治理机制;着力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的大发展和规范化,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的能力。

  “以开放促改革”,是推进新一轮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过去30多年,深圳形成了富有活力的外向型经济结构,新形势下,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国际通行规则的制度机制,形成融入全球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由单向的“外向型经济”向全方位的“开放型经济”转变。尤其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的契机,打造新一轮体制机制创新的平台,率先建立起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力争让深圳在过去30多年形成的市场化优势基础上,形成新时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叠加优势。

  在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推进改革既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当前很重要的是把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最大限度激发改革“正能量”。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层设计、微观设计,将“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凝聚全社会的改革共识、实现重点领域的改革突破,继续为国家改革开放事业挑重担、破难题、作示范。

 

 

深圳前海 特在哪里(改革开放新地标(前海篇))

本报记者 吕绍刚

                                2013年01月31日08:1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自“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获国务院批复以来,“前海”概念,连同周边金融、地产,成为深圳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地标。前海,在哪?特区中的特区,特在哪?只是概念股吗?是珠三角的“曼哈顿”?Mini版香港?还是不过建建银行、炒炒股、圈圈地?或许,有想象的空间,正是前海的魅力!

  前海,在哪?

  “当年让我来当局长时,我都不知道它在哪。”1月26日,站在工地的栈桥上,满头银发却精神抖擞的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笑着对记者说。2010年前,前海正如当年的蛇口小渔村,寂寂无名;如今,她是改革开放新地标。

  特在“时空”

    处在“黄金走廊”轴心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15平方公里的前海均是填海造地而成。面积不大,但位置显著:处于广州—深圳—香港“黄金走廊”的轴心,又处于深圳机场与香港机场的中心。前海之特,除了其独特区位优势,也源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节点。过去30年,深圳在我国体制创新和制造业引进中,发挥了历史性的先导作用。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和水资源短缺、人口膨胀压力大等挑战。

  一面是“特区不特”的压力,一面是产业转型的紧迫。“前30年,深港合作的重点是制造业,未来30年,怎样把合作重点转移到服务业?”深圳在思考。香港是全球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GDP占比达到95%,而深圳的服务业也占到55%,已具备服务业合作的基础。

  “惟思将来也,事事皆其所未经者,故常敢破格。”于是,前海的构想应运而生。

  2010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复,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要求深圳先行先试,以前海为载体,推进粤港澳现代服务业紧密合作。在前海发展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选择,也是深圳特区新时期的新使命。

  2012年12月7日,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正是深圳前海。“当时,我就对总书记说:保证这里一年一个样!”郑宏杰信心满满,要把这片滩涂变成最美的地方。

  特在“政策”

    税收比国际通行更优惠

  郑宏杰说:“必须主打高附加值的金融业,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和专业服务兼顾。”

  2010年,前海定位为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

  随后由国家发改委牵头,27个国家部门和单位共84人,组成前海建设部际联系会议制度;17位内地和香港的官员、企业家、学者组成高规格前海深港服务区咨询委员会……这些同类区域发展战略中少有的重大制度安排,既保证了顶层设计的高端性、科学性,也直接带来比特区更特的政策。

  2012年6月,适值喜迎香港回归15周年之际,前海22条新政策获国务院批复,构建了前海的先行先试政策框架体系,也被媒体称为深港合作的“大礼包”。这些政策中,金融业是前海发展的重中之重。

  前海要发展,首先要有高端企业和高端人才进来。前海推出比国际先进地区通行政策更优惠的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前海工作的符合前海规划产业方向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暂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按内地与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纳税人取得的上述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此外,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将探索香港仲裁机构在前海设立分支机构,并允许已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士,直接为前海企业和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等。在配套服务方面,前海允许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前海设立独资国际学校,设立独资医院,并支持港澳电信运营商在前海建立合资企业等。当前,许多政策正在细化落实。

  截至2012年底,前海批复入区企业302家,注册资本总额307亿元,金融业占80%以上;合同利用外资15.58亿美元,与19家世界500强企业签署意向协议,累计意向投资总额约2800亿元。

  特在“精品”

  瞄准金融现代物流等

  1月26日,前海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2012年度19个项目公示,包括腾讯新一代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综合信息平台、前海金融交易市场平台等,将获得中央和深圳财政支持。

  未来,前海还将通过股权投资、财政补助等多种方式,重点扶持金融、现代物流、信息产业的重大平台和重点项目建设,构建服务业集聚的产业体系。“前海,我认为其精髓就是‘特’和‘精’。”郑宏杰说,我们只精准定位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并体现在高端发展上。

  在招商引资上,前海瞄准高端项目,在全球开展投资推广活动。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石化交易所筹建顺利,金融创新平台、要素交易市场以及文化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正抓紧谋划推进。精,还体现在城市规划上。根据规划,前海被划分为“三区一带”:商务中心区、保税港区、综合发展区以及滨海休闲带。

  前海全区,将有5条水廊道,像5根手指,宽度在150—245米,大水渠连贯小水渠。而且,前海还设计一条800米的金融峡谷,号称“金谷”。“地下四层,地上两层,完全打通。从地下负四层,可以直接看到天空,一条长廊贯穿东西,直通大海。”郑宏杰说,这里将是世界上最美的交通枢纽。未来,前海将按照单元开发进行,每个城市综合单元都有30万—50万平方米。上层快速,下层慢速,单元顶部是人行道,打造立体化的生活、工作、休闲感受。一个低碳、环保、生态,融景观和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正在悄然崛起。

  做精品,做极品。“我们的路不会全面拉开。账要算好,到哪里就修到哪里,不浪费。”郑宏杰说,急功近利不行,按规定做,踏实地做好。

  特在“未来”

  探索“企业化政府”之路

  10分钟到深圳机场,30分钟抵达香港中环;位于广州、珠海、东莞等1小时交通圈……前海肩负着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子、探索深港合作的新途径的历史新使命。

  前海的发展将促成广东“金融强省”的建设。广东明确,到2015年,全省金融机构总资产达20万亿元。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前海、横琴、南沙“金三角”的配合。然而,前海未来最大的贡献,可能还是制度的创新。除了金融制度,还涉及土地改革、法定机构改革、法治改革以及廉政机构改革。公正、透明的软环境十分重要。郑宏杰说,“我们要建的中心地标就是特别商事法庭。地标不是高楼,而是让人感觉神圣的地方。”

  前海还将完善“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法定机构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化政府”之路: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这也是前海管理局跟全国其他开发区不一样的地方。它既不是政府,又不是企业,工作人员没有公务员身份。只是通过立法形式,赋予一定的行政管理权限和审批功能。

  “法定机构,是现代公共管理和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是香港和新加坡政府运作的成功经验。”郑宏杰说,这有利于把体制内的动员力和市场的活力结合起来。“但是做的时候能不能做那么好,我们要再学习。”

  “一年做几个制度的改革创新。成功了,对全国都会有影响。”郑宏杰说,这个活很辛苦,短期不可能见成效,是几代人的事。“这需要不怕困难的意志,需要始终保持饱满热情。”

 

深圳前海:再造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开放新地标)

                                                                                          2013年01月31日08:0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深圳1月30日电 (记者吕绍刚)以后在前海注册并在前海实际经营或投资的企业,可以从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银行借入人民币资金,贷款的期限和利率均由双方自主确定。28日,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汇丰银行(香港)有限公司等15家香港银行,与15家前海注册企业,签约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26个,协议总金额约20亿元人民币,所贷人民币资金都将用于前海地区的开发建设。此举意味着,在前海注册的企业今后可享受香港较低利率的人民币贷款,同时还为香港的人民币找到一个回流渠道,有助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这标志着前海承担的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示范试验功能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也拉开了前海乃至深圳,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序幕。

  30多年前,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在深圳蛇口“炸响”。如今,在与蛇口一山之隔的前海滩涂上,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幅深化改革开放的新蓝图,又浮出地表——

  前海,15平方公里,却承载着“特区中的特区”、“珠三角的‘曼哈顿’”、“浪漫水城”等诸多想象。

  “前海肩负着探索改革开放的新路子、探索转型升级的新经验、探索深港合作的新途径的历史新使命。”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要努力将前海打造成“新深圳的典范”。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灵魂。经过30多年发展,深圳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深化改革开放需要寻找新引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的构想应运而生,并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变成现实,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

  前海不大,但底气不小:依山傍海,毗邻港澳,位于香港—深圳—广州“金三角”轴心。在它的身后,则是4.2万平方公里、5000万人口、GDP4.4万亿的珠三角,以及200万平方公里、4.7亿人口、GDP15.2万亿的泛珠三角。

  独特的区位优势、广阔的经济腹地、丰富的产业支撑,让前海成为希望之海。“目前前海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开放的条件,将成为深圳新一轮改革发展的热点。”深圳市长许勤说,前海定位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区、发展集聚区以及香港内地合作先导区和珠三角产业升级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科技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等产业。  

  前海的发展,首先要依托香港。香港的优势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而这恰恰是深圳的短板。因此,前海定位在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分析香港为什么留得住人:一是税负低,税种少;二是法律体系完备,公正透明高效。”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局长郑宏杰说,前海之特,正是要有比特区更“特”、与国际接轨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境外高端和紧缺人才,按内地和境外个人所得税负差额给予补贴。

  为营造与国际接轨的商事法律环境,“我们首先要建的中心地标,就是20000平方米的特别商事法庭。”郑宏杰透露,届时香港和内地公民都可以来当陪审员,以此彰显前海的法治特色。而且还将支持在前海设立香港仲裁分支机构,完善深港两地律师事务所联营方式。

  呈现在眼帘的前海,一片空旷的大工地上,几百台推土机、吊车正在繁忙施工,工地一侧60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拔地而起。到2015年底,前海将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超过5万人,人才贡献率居于亚太地区领先水平,成为“人才特区”。

  前海还将完善“充分授权,封闭运作”的法定机构治理模式,积极探索“企业化政府”之路。

  100米以内能看到花园和水;200米以内,所有交通无缝对接;500米以内餐饮、购物齐全;1000米内,教育、医疗、体育设施覆盖……前海不仅将是转型升级之城,也是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平台。一个低碳、环保、生态,融景观和人文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正在悄然崛起。

  “前海人是有梦想的!前海梦是中国梦、深圳梦的一部分。我们正是带着梦想来的!”郑宏杰说,根据规划,深圳前海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将达到500亿、2020年将达到1500亿。这也意味着每平方公里产值达到100亿,堪比伦敦。

先行先试 一马当先  前海之“特”特在金融创新

本报特约记者 常工

2013年01月30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