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小企业产业集群被称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与南方发达的劳动密集型、资本技术密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群生型、高新技术型、传统型、内生型、外生型等产业集群相比,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规模效益、结构层次、内部结构、竞争实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落差。
近日,山东省日照市社科联考察组奔赴江苏、浙江、福建3省,深入考察泉州市石狮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晋江鞋业产业集群、温州市鞋革产业集群、台州市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黄岩模具产业集群、温岭泵业产业集群、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苏州市昆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张家港钢铁产业集群、泰州市靖江船舶制造产业集群、徐州市邳州板材加工产业集群,两相对比,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对改善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效益低、融资难、竞争弱等问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本报记者采访成文,以期对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有所启发。
每有产业集群必配专业市场
与临沂市兰山人造板产业集群配有板材市场、家具市场、装饰材料市场一样,南方3省7市产业集群的一个共同特点,便是每个产业集群旁边,必有一个或几个大型专业市场与之配套,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之间互动发展,实现了相互促进、共生共荣。
绍兴被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目前已形成由化纤(纺纱、缫丝)织造、印染、后整理、服装服饰行业组成的较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拥有规模以上企业4000多家的纺织产业集群。绍兴纺织产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竞争活力不断增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个与之紧密联系并频繁互动的轻纺面料专业市场——柯桥中国轻纺城。柯桥中国轻纺城是一个面积326万平方米、年交易额660多亿元的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目前实现了传统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相结合、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行发展的格局。
调研发现,绍兴纺织专业市场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较好地发挥了“四个中心”的功能。一是纺织品交易中心。轻纺城具有较为完善的营销网络,产品不但“卖全国”,而且“卖全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此设立采购中心,每年举办两次纺织品博览会,全球客商云集于此,为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产品营销渠道。特别是对初创的中小企业来说意义更大,不但可以较便利地把产品卖出去,而且可以学到市场营销经验。二是信息中心。轻纺城是汇聚各类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的重要窗口,企业通过在轻纺城派驻信息员,及时收集各类市场信息和行业信息,了解市场细微变化和产品创新情况,快速调整生产策略,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技术创新中心。一些创新产品往往最先在轻纺城出现,国外采购中心也会把世界纺织品技术发展潮流等方面的信息带到轻纺城来,集群内的企业可通过轻纺城及时了解产品创新的工艺技术,了解全球纺织技术的最新潮流,通过学习模仿,加快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轻纺城较好地起到了引领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和升级的作用。四是价格中心。轻纺城从2007年开始发布柯桥纺织品价格指数,成为观察和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晴雨表。
除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外,温州市温州鞋城、浙江皮革市场、晋江的中国陈埭鞋业材料市场、台州的黄岩模具城、玉环水暖阀门城等大型专业批发市场,都对相关产业集群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坚固的“地缘信用”支撑
“地缘信用”关系与合作精神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支撑。温、台、泉州地区每个地方长期形成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心理习惯、相近的社会关系、共同的行为准则,使人们建立起一种长期深厚的“地缘信用”关系。在良好的“地缘信用”关系支撑下,当地群众在生产经营和开拓市场中善于集群运作,合指为拳,在企业外部靠的是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在企业内部则注意依靠和发挥团队优势。温州人抱团打拼、集群运作、合作共赢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只要是温州人,只要你打算创业,不论在温州还是在国外,就会有温州人借钱给你。
信任与合作精神是建立民间良好信用关系和资金融通机制的基础与关键。在台州很早就有“互助会”、临时借贷等民间信用习惯,在温州则有“合会”、“银背”、“私人钱庄”、“典当”等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在那里,人们兴办企业能够比较容易地筹集到大批资金,企业百万元之内的资金运作,一般都不用到银行去贷款,而是通过民间融资的形式,速度快,效率高。此外,由于人人之间有着良好的信任合作精神,企业之间就能够形成和建立长期的较为稳定的商业协作关系。比如一些大企业可以把一些零部件等中间环节转包给其他企业去做,一些小企业则可以为大企业进行协作配套生产,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协作、相互依存、相互信任、比较稳定的网络关系,大大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协作、联系成本。
依托这种信任与合作,为实现特定的市场目标,企业往往还会根据“木桶”理论,拿出自己最长的“木板”与其他企业的“长木板”进行拼装,组成新木桶,优势互补,借力赢利,实现合作共赢。
向着“区域品牌”跨越
南方3省7市已经开始发挥集群优势塑造企业品牌、行业品牌,进入区域品牌跨越和形成时代。
目前,一些产业集群内的龙头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广告宣传力度,请体育、文艺明星做形象代言,与国外著名品牌联姻、嫁接等形式创建企业品牌;政府则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创名牌。比如,泉州市就规定企业创建一个中国名牌或获得一个中国驰名商标,市区两级政府分别给予200万元奖励。短时间内南方产业集群便涌现出了大批企业品牌。泉州市晋江鞋业的安踏、特步、361°、乔丹,休闲服装行业的富贵鸟、染牌、七匹狼、九牧王;温州皮鞋行业的康奈、奥康、吉尔达、东艺、红蜻蜓,休闲服装行业的美特斯·邦威、森马等。到2008年,温州市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13件,中国名牌产品38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8个,浙江省著名商标168件;泉州市到2010年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4件,中国名牌产品46个。这些品牌产品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大量产品品牌、企业品牌的涌现,提高了产业集群和所在城市的知名度,促进了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的形成。温州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鞋都”、“中国电器之都”、“中国锁都”、“中国制笔之都”;泉州所属晋江市被命名为“中国鞋都”,石狮市被命名为“中国服装名城”。一提起皮鞋人们就自然联想到温州;一提起休闲旅游运动鞋,人们就联想到晋江;一提起休闲服装、童装,人们就联想到石狮。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更直接,具有更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
温州市政府负责人告诉调研组成员,这种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李 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