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转型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及发展趋势 | |
|
|
未来几年,我国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过程中,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但外贸发展从规摸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从成本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的趋势明显。 从国际不利因素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继续深入,世界经济将迎来一轮3-5年的重大调整,在此期间世界经济贸易难以迅速恢复新一轮繁荣;如果不发生全球经济的二次探底,世界经济贸易可能进入一个中速温和增长期。但同时也应看到,经济全球化总趋势未变:一是以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国际分工格局将长期存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体制弊端虽多、多哈回合谈判虽陷僵局,但在发挥国际协调,特别是多边贸易体制总体上维持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大势难以根本逆转;三是信息及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全球化已将世界各国的利益交织成整体,各国都是全球化的利益攸关者,尽管短期和局部存在挫折,但一旦全球经济重启,世界经济贸易长期趋势仍将持续。 从国内看,虽然外贸发展仍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带动下可能进入外贸快速增长期,但外贸发展方式转变面临着宏观层面的诸多挑战:首先,人口多、就业压力大要求外贸转型不能一步到位。现阶段,我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1000万人,还有1.5亿-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未来几年我国外贸人口红利仍有比较优势,需承担更大就业任务。其次,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正在下降,出口将承担更大的资源成本上升压力。再次,我国具备进一步提升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地位的基本条件。我国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从低端到不少高端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了较强竞争优势,产业配套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此外,金融、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为更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贸易作为世界经济发动机,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3%左右的基础上,有望维持5%-9%的增长。同期,我国外贸发展将呈现如下主要趋势:一是外贸总量将保持稳步增长。在出口新兴市场迅速增长、竞争力不断增强等带动下,外贸有望稳步增长。据世界银行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速将达10%,“十三五”-2030间,出口增速可达7%-8%。二是外贸发展方式将加快转变。未来几年,外贸将进一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从国际分工的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从价格的接受者向价格制定者转变、从接受既定规则向主动参与制定规则转变。三是出口市场将进一步多元化。此次危机致世界经济进入双速增长,未来我国出口市场必将趋向多元化,亚洲市场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四是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商品出口将取得突破。经过多年积累,我国已涌现出一批自主创新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和领军城市。2010年我国商标国际注册申请量排名世界第七。今后几年,我国自主品牌出口所占份额将会大幅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