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 战略性转型构筑“未来优势”
发布日期:2011-01-17

编者的话

   最早自费开发的国家级开发区、最早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昆山已成为开发区兴办时间最早、发展速度最快、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城市,开发区的迅速兴起和 拓展已成为昆山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3个国家级开发区: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昆山综合保税区和2个省级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 山旅游度假区,为昆山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前,全国开发区面临着体制机制回归、资源瓶颈凸显压力、科技创新能力尚显不足、开发区之间发展差异明显的矛盾和问题。开发区下一步如何发展?在昆山召 开的苏州市开发区转型升级座谈会提出,开发区要在产业、功能和发展形态上全面转型,围绕“二次创业”和“转型升级”两大历史任务,在载体功能、科技人才、 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实现领先。

产业转型:秀全能功夫

  “全国率先”是昆山开发区给自己的新定位。在不断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已实现3000亿元产业基地的同时,昆山开发区又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上衍生 出另一条“链”——光电产业链。昆山开发区内已集聚了龙飞高世代线、龙腾光电等一批核心项目,吸引上下游项目25个,总投资超80亿元。目前,正在全速推 进龙飞高世代线、旭硝子、新世纪、东电等产业链中的关键项目建设,加快仁宝、神达、三星等企业增资扩股,尽快形成光电显示和电子信息产业两大“3000亿 级”产业集群。

  “一业独大带来的必将是产业发展风 险的增大,为此昆山开发区正努力向百花齐放的方向发展。”昆山开发区以丰田、六和等项目为重点,完善汽车零部件生产链,加强与VOLVO等知名企业沟通对 接,努力引进整车制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行业企业龙头,大力发展碳素纤维材料、LED光照明产业、太阳能光伏等新材料产业。

  与昆山开发区相邻的昆山高新区刚迎来了国批,站在新平台上,昆山高新区正努力集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高地。

  高新区负责人表示:“高新区要成立新一轮汽车整车、高级生物医药、OLED等五大产业招商团队,突破产业链核心项目,同时加速重大项目的引进,密集启动重量级项目建设,尽快产出,打造2个千亿级、3个百亿级的产业基地。”

功能转型:造全新赛场

 
 

   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昆山高新区集聚、整合创新资源,引进和培养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人才,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 紧密结合和有效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这正是昆山高新区推进自主创新、引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终南捷径”。

   在昆山高新区苇城南路和萧林西路路口,一幢科技感十足的灰绿色现代建筑分外显眼。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工研院已经从蓝图变为现实,成为昆山高新区乃至整个 昆山市孕育创新梦想的“超级服务器”。工研院3年内将投入10亿元,形成自主研发、技术服务、技术转移及孵化、综合配套和培训五大功能,现已进驻平板显 示、机器人、小核酸等研究所及生物环保公共平台。

   而在与高新区遥遥相望的花桥经济开发区,服务外包在这里发展得热火朝天。目前,花桥国际商务城服务外包基地、企业总部基地和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 三大产业载体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服务外包基地引进了一批金融产品研发、金融软件开发、金融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较强的高端企业,一 批金融BPO企业,一批金融IT基础设施服务企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链。

体制机制转型:亮制胜宝典

 
 

  开发区的活力在于体制、机制。

   12月16日,昆山开发区企业服务呼叫中心、企业高管健康中心同时成立,成为昆山开发区服务客商的又一创新举措。站在“二次创业”的高平台上,昆山开发 区提出了以新的理念谋划长远发展、以新的目标引领争先进位、以新的形态塑造城市品牌、以新的功能支撑转型升级、以新的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五新”要求。

  昆山开发区负责人说:“我们将在产业发展、功能支撑、用地融资、科技创新、干部考核等方面,不断进行大胆创新,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先行区、示范区。”

  而在“后台花桥”通过“区镇合一”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加快建设一流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化商务城市,并全面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商务城已经成为昆山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板块之一。

 

 
 

 


 

  开发区发展目标:争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争当高端产业集聚的示范区、争当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争当转型升级的示范区路径

  一、从以制造业为主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转型,在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促进新兴战略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实现产业结构的拓展升级。

  措施:从产业链招商向价值链招商转变,抢得现代服务业的高端部分。立足自身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特色,注重引进具有全球和区域竞争力和现代服务业项目。

  二、从偏重引资向引资、引智、引技的融合发展转型,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多渠道引进创新人才,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资源配置的集聚升级。

  措施:重点要加大各类创新要素的集聚力度,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研发、创业型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为开发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从规模数量的外延式发展向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转型,加强政策引导,搭建创新平台,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能力的整合升级。

  措施: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提高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担保基金的规模和效益,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辅助的多元化、多格局科技投入体系。

  四、从偏重依靠优惠政策驱动向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转型,整合拓展开发区各项配套服务功能,不断丰富亲商服务内涵,提升开发区软实力,实现发展环境的提档升级。

  措施:根据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始终保持开发区在营造高水准、符合国际惯例、适应高水平内外资项目发展投资环境的领先优势。

  争当高端产业集聚的示范区路径

 
 

  一、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有限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型平板显示、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智能电网等战略型新兴产业。

   二、积极探索打造国家水准的服务业开发区,加快发展服务外包及研发设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积 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机构和营销中心,进一步发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叠加效应。依托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 绿色产业,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文章,增强城市软实力,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通过实施传统支柱产业提升计划,促进制造业产业链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环节延伸。

  争当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路径

 
 

  一、不断优化开发区的服务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体制。

  二、拓展完善开发区各类功能平台。

  三、强化凸显开发区产业特色功能。

  四、善借外力拓展开发区发展新空间。

  五、加快创新开发区社会管理体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