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 山东最佳投资经济园区” 盛大颁奖典礼9月3日在济南隆重举行,本次推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首届“山东最佳投资经济园区”推选活动是由本报联合广东商会等 8 家异地商会共同组织举办,邀请权威学术机构参与了推选活动,经过近半年的评选、推介,在全省157个经济园区中推选出了 32 家“2010山东最佳投资经济园区”、8位“ 投资山东杰出贡献人物” ,集中展示了山东近年来园区经济的发展成果,彰显着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
这是本报继去年开展的“山东百家领袖品牌”、“山东最佳投资城市”评选活动之后,通过对社会组织、学术机构、新闻媒体等各方面资源的整合,推动山东经济发展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园区经济涌齐鲁
鲜红的地毯、嫩绿的盆栽、色彩斑斓的灯光,9月3日的济南南郊宾馆,洋溢着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
15时30 分,“山东最佳投资园区”颁奖典礼在这里举行。
此次推选活动,旨在推动山东各类园区找准招商优势、明晰区域差异、塑造品牌形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期把山东推向全国,逐步树立起“投资山东”的品牌。
作为获奖园区代表,滨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殷梅英难掩激动,“作为黄三角开发的主战场和核心区,滨州经济开发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真诚的邀请大家共享黄三角开发的机遇,共创美好的明天。”
“这里拥有12 公里长的金色沙滩、万亩国家森林公园、东方体育高尔夫,还拥有国家最大的海藻酸钠生产基地,……” 胶南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的李敬云,动情的描述着这座风光旖旎的蓝色生态园区。
“荣膺最佳投资园区称号,对我们既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压力。”博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卢跃林告诉记者,园区今年将全面实施大规模基础设施升级建设战略,届时,一个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经济开发区将成为区域特色经济的强大引擎和中坚板块。
谈及此次活动,山东省福建商会会长陈能豪的感受最为深刻,“最近几次重要的经济评比活动,山东省委、省政府都交予在鲁异地商会去操作,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营企业、 民营机构的信任与重视。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树立了商会的威信,也使政府部门认识到商会在经济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相信,通过这一活动,山东的园区经济的声誉会进一步提高,进而有力推动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陈能豪说。
身穿大红衣的刘大妈,参加过许多庆典活动,但今天的庆典仪式让她开了眼界。她说:“想不到我们山东有这么多为社会创造着财富的经济园区,我们的新生活原来与这些园区密切相关。但愿山东能建设更多更好的最佳投资园区,为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好产品。”
经济增长新高地
来自滨海经济开发区的消息显示,潍坊滨海新城建设发展强劲,2010年各类工程建设投资预计达到 300 多亿元。随着该区投资的深入,这里将成为先进制造业产业园、 海港物流园、绿色能源产业园、临港化工园、科技项目区。目前,滨海经济开发区在建 5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218个,其中过亿元的130个,过 10亿元的 10个,过百亿元的5个,总投资 1000 多亿元。滨海新城将成为潍坊的一座希望之城。
位于千年黄河岸边,古济水之北的济北经济开发区,凭借独特的发展定位和强有力的招商模式,形成了台湾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华侨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截至2009 年,开发区内企业已达 3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89 家,外商投资企业63 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这个仅占全县4% 的土地的园区,却创造出了全县60% 的工业总产值。
滨海经济开发区、济北经济开发区是我省经济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省各类经济园区在资源、公共设施、政策支持等方面呈现出巨大的集约、集聚优势,园区经济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高科技产业项目、低碳环保项目的发展高地,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投资领域广泛,现代服务业和临港工业成为新的热点。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投资主要集中于机械电子、交通运输、通讯设备、化学化工、纺织服装等多个制造业行业,普遍具有技术层次高、带动能力强的特征,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服务业和临港工业成为新的热点。美国信必优集团、益昂通讯公司在威海开发区设立了服务外包国际产业园。日立空调、新都理光等一批跨国公司在青岛开发区加快了投资步伐,带动了临港工业和配套的现代物流业发展。
——投资地域具有比较明显的集聚发展、群体带动现象。从区域分布上来看,世界500强投资企业绝大部分集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部分省级开发区,尤其是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在投资区域选择上,世界 500 强企业具有比较明显的抱团集聚现象:一类是单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同一区域投资设立多家企业,形成集团内部的产业联动和综合管理效应,如通用汽车在烟台开发区投资设立的汽车工业基地;另一类是相近产业的多家世界 500 强企业扎堆在同一区域进行投资,最典型的就是韩国、日本、英国等多家石化巨头聚集在青岛开发区、保税区投资,形成国际性的石化产业基地。
——日韩、欧美世界 500 强企业日渐增多。受地缘、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日本、韩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在我省部分城市开发区投资逐渐增多,日本世界 500 强企业有18 家在开发区投资,投资项目 52 个,韩国世界 500强企业几乎都在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53个。
——形成了产业集聚,推动了开发区发展。世界500强跨国企业的落户,提升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质量,推动开发区经济的发展。胶州开发区引进的美国艾默生公司设立的独资企业,总投资2900万美元, 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83408 亿元,出口6000 万美元,税收2000万元。
统计显示,目前,我省经济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截至2009 年,我省各类园区利用外资和进口总量已占到全省总量的一半以上。 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完成业务总收入38736.3亿元,增长 22.5%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717.9亿元,同比增长 25.8% ,占全省的 32.6%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9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 ;实现增加值 8986.7 亿元,同比增长23.2% ,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7% 。
经济“转调”新引擎
今年以来,在中央“转方式、调结构”宏观战略推进背景下,各类经济开发区,都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成为全省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57家,全省形成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汽车及零部件、船舶等在内的十大产业集群。这些都是智慧、知识、科技含量高,增长潜力大、后劲足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惊人的速度。
省商务厅开发区管理处处长张连峰表示,用好园区经济新引擎,将对我省下一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他介绍,作为区域经济“转调”的重要载体,在开发区设立之初,就具有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源的节约、集约,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有利于投资者投资兴业;二是集聚了要素资源,形成集约优势。在国家对土地资源实行总量控制的背景下,把相关产业集中到一起,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有效地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带来的项目落地难的问题;过去企业建厂都是各自找地方,不仅浪费了土地资源,而且还要自己修路架桥、架电通气,有排水排污的项目还要建设污水处理修建排水管道等等,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而且企业为了协调关系,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有了经济园区,这些问题都由园区统一解决了。此外,经过几年的发展,开发区还集聚了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以及管理优势、资源优势。
谈到今后经济园区的发展,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认为,把产业集群发展作为开发区建设的“生命线”,率先实现转型升级,是经济园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具体说,要加快推进从注重发展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转型,实现产业优化升级;要加快从偏重引进资金向重视引进先进技术、科学管理和高素质人才转型,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升级;要加快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提升转型,实现集约化水平升级;要加快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向提升综合服务功能转型,实现软环境质量升级;要加快从消耗环境资源向环境友好型转型,实现生态环境优化升级。
同时,要把集约利用土地作为开发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此外,新的项目几乎都落在开发区,开发区做好了,我们的产业结构就调整好了,开发区的项目选准了,项目落地了,它的产业结构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就能达到‘转调’的目的。”
“抓住开发区,就抓住了‘转调’的‘牛鼻子’。”张连峰形象地比喻说。 (本报记者 代玲玲 实习生 刘 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