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起济阳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
发布日期:2010-07-23

15年前,这里曾是一片盐碱荒地,目之所及,遍地的杂草和稀稀疏疏的庄稼。15年后,这里是一片炽热的发展沃土,一条条道路宽阔通达,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处处住宅小区环境幽雅,厂房星罗棋布,客商纷至沓来。

15年前,济阳贫穷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可用财力捉襟见肘。15年后,在这一工业“龙头”的带动下,济阳成为济南北部蓬勃发展的新兴工业区,是黄河以北全省台资企业聚集发展的中心,截止2009年,落户企业已达38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5家,外商投资企业63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

这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缘于15年前一个果断的决议。15年,弹指一挥间,济阳用超前的理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5年,济北经济开发区书写了一路奇迹,成为济阳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初建开发区   寻求摆脱落后的突破口

济阳,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一度被带上经济欠发达的帽子,工业基础薄弱,可用财力捉襟见肘,经济发展十分滞后,综合实力一度排名全省倒数第二位。

要彻底改变落后局面,必须勇于改革,拿出破釜沉舟的精神,开拓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1995年,为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增加全县经济总量、壮大县级财力、扩大县城建设规模、促进和带动全县经济的迅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大胆决策,本着“以地生财、引外内联、建设财源、促进发展”的原则,决定在县城西部建立以延伸拓展县城纬二路为中心、东起国道220线、西至038线以西200米处、南到220线与济盐路交叉口、北至纬二路以北1公里、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的济南市济北工业区。

济北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坚持外引内联并重,以外引带内联,以内联促外引,充分发挥我县土地宽满、能源充足、劳动力丰富、距济南较近的优势,配套以优惠的政策和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手段,大量吸引县内外、省内外、国内外的人才、技术、资金、项目,使济北工业区成为我县影响力比较大、辐射力比较强、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改革开放的实验区、外向型经济的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企业的集中区,并使其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和“隆起带”。济北工业区内以发展工业企业、引进“大、高、外”项目为主。建区仅仅一年,招商引资工作初见成效,进区开工建设项目共9个,总投资额达14720万元,实际已投资3850万元,行业涉及到化工、轻工、印染、粮食加工、电力、商业、文化教育等产业和领域。

                             强化设施建设    打造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

建区之初,起步区内的基础设施几乎为零,为加快工业区的发展、吸引企业落户,就必须首先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起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为此,我县成立了济北工业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全县上下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真抓实干,把济北工业区的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15年来,济北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累计投入资金28.5亿元,七纵七横的道路框架已经形成,起步区实现了“九通一平”。在开发区内,拥有日供水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供气30万立方的管道天然气供应站,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及发电量1.68亿度、供热能力105万吨的热电厂等基础配套设施。先后建成了花园小区、三发舜鑫苑小区、富锦文苑小区、鑫城苑小区、华凯园小区等数个标准较高、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济北小学、济北中学、教育大厦、济北医院等教育卫生设施配套齐全,投资5000万元,占地26000㎡,功能齐全的济阳长途汽车客运中心在开发区落户并启用,县政务中心、政务大厅、会务中心、国税、地税等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坐落于开发区的中心位置,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区内的澄波湖水利工程,被列为省级湿地公园。区内各类配套设施和行政办公设施一一俱全,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济北经济开发区已成为济阳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狠抓招商引资    舞起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

开发区的定位就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与载体。15年来,济北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大招商、招大商的理念,围绕重点项目、大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对骨干企业扶持力度,形成了大项目引领经济“加速跑”的格局。工业企业成“扎堆”效应,骨干产业群初步形成,如今的开发区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战场”,用全县4%的土地创造了全县60%的工业总产值,真正成为济阳工业经济发展的“龙头”。

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抓引进膨胀经济总量,强骨干培育产业集群,工业经济迅速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初露端倪。目前,济北开发区已形成了“台湾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华侨工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一区四园”的发展格局。同时,通过规模膨胀、改造提升、资源整合等市场化运作,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特色,目前,济北开发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形成了以旺旺食品、哈亚食品为代表的食品饮料产业;以界龙电子、万斯达集团为代表的电子机械产业;以大鲁阁织染、元首针织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产业;以杜邦华佳、汉方制药为代表的医药化工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特别是食品加工和机械电子业快速膨胀,正逐步发展成为济南市食品工业的集聚区和济南市制造业的增长极。

2002年,旺旺集团山东总厂落户开发区,这标志着济北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旺旺集团自落户以来,已连续11次增资扩产,生产线也已由2002年的2条,发展到2009年的54条生产线。2010年,继续追加投资8000万美元,新增12条A3牛奶生产线,项目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超过35亿元,利税可超过3亿元。旺旺集团山东总厂的生产效益持续增长,发展前景广阔,带动了一大批台湾知名企业来济北经济开发区落户,台资企业是最为开发区最抢眼的“明星”。随后,大鲁阁织染公司、界龙电子、易得电子、大自然纤维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台资企业纷至沓来,济阳迅速成为台资聚集的“洼地”。目前,区内的台资企业现已达39家,投资总额达3亿美元,已成为山东省台资企业的高密集区。

2003年6月,济北经济开发区正式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5年,新220线竣工通车;2008年11月,承载着济阳人梦想与期盼的济阳黄河大桥顺利建成,济阳的区位优势、成本优势和机制优势更加明显,济北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顺应这一形势,我县制定了一整套招商工作机制,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招商工作小组,制定了招商引资奖励政策,落实了目标责任制,完善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产业招商”四大招商机制,举全民之力招大引强,以招商引资的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招商小组分赴河北、福建、上海、广东、台湾等地,实施项目对接。优越的地理环境、优良的服务措施、明确的招商思路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眼球,一个个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好项目大项目纷纷落户济北开发区。安达刹车片、帝华集团、新都钢管、天惠新能源、上好佳食品、元首集团等大项目纷纷落户开发区。

十五年来,济北开发区招商引资成果丰硕。累计合同利用外资4.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3.6亿元,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36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过世界500强企业2个。仅2010年1-5月份,合同引资额近158亿元。其中,过百亿元项目1个,过20亿元项目2个,过1亿元项目4个。(济北经济开发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