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新打响“亚太邮轮中心”争夺战
发布日期:2009-12-15

  根据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规划,该港2009年底将完成码头等水域工程施工,2010年4月完成主要配套设施的建设并投入使用,与上海世博会场馆和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对接。在长期功能定位上,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将主要停靠大型国际邮轮,提升上海的城市服务功能。

  近日,香港旅游事务专员方舜文表示,香港启德邮轮码头首个泊位将于2013年启用,预计到2015年落成所有泊位。

  而正当香港地区忙于筹建启德邮轮码头之际,新加坡却已抢先一步,日前正式宣布兴建大型国际邮轮码头,比香港邮轮码头计划提前一年完成,旨在发展新加坡成为亚太区邮轮中心的龙头。

  上海、香港、新加坡的“亚太邮轮中心”争夺战正在悄悄上演。

  争相拓展邮轮经济

  亚洲邮轮业正处于显着增长的前端,机会对于各国、各地区都是巨大的。但是发展邮轮业必须先建造邮轮码头,而新国际邮轮码头的选址也让各方花费了不少心思。

  上海宝山区黄浦江沿岸开发办公室陆主任向记者介绍,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东至防汛堤,西至护城河,南至宝杨路,北至亚通码头,总投资12.6亿元,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两大型邮轮泊位、码头引桥、一关三检和综合管理中心。码头长1500米,宽30米至40米,前沿水深3米至9米,建成后可以同时停靠5万吨级至10万吨级的大型邮轮3艘。整个项目由宝山区与上海长江航运公司共同出资建设。

  上海为何选址在吴淞口开建国际邮轮码头?陆主任向记者透露,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规划选址在吴淞口区域的长江岸线,这里是长江、黄浦江交汇入海的地方,是长三角城市群和水上交通枢纽,不仅岸线水深条件好,而且城市快速干道网络和轨道交通发达,周边各类配套服务设施齐全,完全具备大型国际邮轮靠泊换乘的良好条件。另外,国际邮轮正呈现大型化发展趋势,因此,建造适合大型邮轮停泊的码头,成为吸引客源、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目前,全世界有邮轮约160艘,其中7万吨级以上邮轮约占60%。而且最近几年,几大轮船制造企业基本都没有打造5万吨级以下的邮轮。然而,由于水域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上海一直没有很好解决大型邮轮停泊问题,每年进出上海的大型邮轮基本都停靠在外高桥码头,但有游客和邮轮公司反映,外高桥码头比较偏远。此外,由于杨浦大桥限高及该水域条件对大型邮轮掉头的限制,即将竣工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主要停靠7万吨级以下邮轮。而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所在的吴淞口在长江岸线,水深条件好,能够适应大型邮轮靠泊。

  不仅仅是上海,目前准备新建的新加坡邮轮码头,也在选址、竣工时间上打起了争夺战。根据新加坡政府对规划的要求,该码头在2011年年底竣工,2012年正式营业,邮轮泊位能力要比目前的邮轮中心增加1倍,目的是要让更多邮轮以新加坡为母港,挂靠新加坡与亚洲其他国家之间港口。

  香港重新选址建立邮轮码头意思也很明确,就是剑指“亚太邮轮中心”。一位邮轮业资深人士王先生向记者表示,香港启德邮轮码头位于原启德机场跑道南端一块7.6公顷的土地上,提供两个靠岸泊位,每个泊位能容纳排水量最高达10万吨级巨型邮轮。它的结构强度将可容纳现役和规划中的巨型邮轮包括“玛丽皇后二号”、“海洋自由”号和“创世纪计划”号。当记者问及为何在原启德机场建设邮轮码头,王先生表示,原启德机场是唯一在维多利亚港内无须填海而有空间发展多至3个靠岸泊位让巨型邮轮停泊的地点。

  目前,世界各大邮轮公司经营的航线主要集中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北美阿拉斯加、欧洲波罗的海和东南亚等五大地区,其中加勒比海是世界上最大的邮轮航行区域。其次是欧洲和地中海地区,亚洲地区正在迅速崛起。由此可见,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的相似,上海、香港、新加坡即将投入使用的邮轮码头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番激烈的争夺。

  “亚太邮轮中心”花落谁家

  皇家加勒比邮轮高级副总裁迈贝勒表示,2010年亚洲区邮轮业务会急速发展,邮轮旅客较去年增加两倍,以中国内地增长最快,其次是新加坡及香港地区。歌诗达发布的数据显示,亚洲市场在全球邮轮市场中所占份额仅有5%。但据伦敦海运研究机构远洋航运咨询公司预测,2010年亚洲邮轮游客将由2005年的约110万人次增至150万人次。其中,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出境游旅游市场。

  11月9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和最豪华的邮轮公司之一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在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邮轮在港口运作、市场开发的合作。这是上海打造国际邮轮母港,推动邮轮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步骤,也是为我国发展邮轮产业探路。上海的这一举动给上海竞争“亚太邮轮中心”增添了一块重要的砝码。

  但是记者在采访了一些邮轮公司的相关人士后感到,虽然在竣工时间上香港启德邮轮码头相比上海、新加坡等地新邮轮码头最晚,但是航运服务中心环境优于上海,并且又直接面向内地广阔市场,香港启德邮轮码头最终成为“亚太邮轮中心”的呼声最高。

  上述邮轮业资深人士王先生向记者表示,相比较上海、新加坡两地新建邮轮码头,香港有自己的优势。首先,大部分邮轮公司都视香港为备受消费者推崇的旅游及消费目的地;其次,香港位处日渐富裕的珠江三角洲以及拥有更广阔的内地市场,它还拥有更为快捷的航空网络连接区内其它市场;最后,维多利亚港航道既深且阔,加上没有净空高度限制,有足够空间容纳现时最新及规划中的巨型邮轮。除此之外,香港还有其他两个邮轮码头没有的政策支持,可以配合内地允许旅行团乘坐以香港作为母港的邮轮经香港到台湾旅游。因此,香港政府鼓励本地业界和邮轮公司与经营赴台游的内地旅行社商讨,开发乘坐由香港出发的邮轮前往台湾旅游的邮轮产品。

  另据香港入境处数字显示,预计2015年将有202航次邮轮抵港,88万人次旅客经邮轮码头入境;到2020年,抵港邮轮会增至207航次,经邮轮码头入境旅客会超过100万人次。香港入境处估计,最高每半小时可为1500人次旅客提供出入境服务。

  但是新加坡好像对于香港能成为“亚太邮轮中心”并不“买账”。新加坡邮轮业务比香港开展要早,2003年至2008年的客运量年平均增长12%。全行业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之下,仍然保持一定升势,上半年与去年同期相比,依然有两成升幅。去年有超过1000艘邮轮到访新加坡,带来92万人次游客,游客主要来自印尼、印度、马来西亚、澳洲、新西兰和欧洲。今年上半年,共有54万人次游客到访,新加坡旅游局极希望今年邮轮游客可达100万人次大关,并希望到2015年邮轮游客每年达到160万人次。

  业内人士对于谁能成为“亚太邮轮中心”一语道破其中玄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谁能抓住中国,谁就极有可能成为“亚太邮轮中心”。

  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最终谁能成为“亚太邮轮中心”肯定还会有很多变数,不管是新近接触邮轮经济的上海,还是已经在暗自“较劲儿”的香港和新加坡。谁最终能成为“亚太邮轮中心”,我们拭目以待。信息来源:中国贸易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