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坚持又好又快发展不动摇 | |
|
|
高新区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实现新的发展,如何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高新区工委书记王竹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高新区将全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更加注重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落实各项改善民生措施。 苏州日报:苏州一直走在思想解放的前列,现在市委提出新的思想解放任务,苏州高新区是如何认识的? 王竹鸣:当前高新区进入了“二次创业”关键时期,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十分及时,尤为必要,尤其是面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趋紧的新形势、新问题,围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定位和模式,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检验发展的成效,解决发展的问题,进一步增创发展新优势。 结合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在全区上下开展解放思想主题活动,是高新区工委、管委会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切实解决好现实问题,又要着眼于在更高起点上推进“二次创业”,进一步理清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要通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先进地区的新经验、好做法,及时确立新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标杆,真正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引领和推进新一轮大发展。 苏州日报:今年以来高新区的发展情况如何?面对兄弟县市区和全国其他先进地区的发展竞争,高新区的差距在哪里? 王竹鸣: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的目标,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开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好成绩。上半年经济工作呈现结构效益不断优化,内外开放加快转型,创新环境更加完善,协调发展成效明显等特点,并率先成为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增长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这既是新的考验和挑战,也是下半年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我们将按照省市有关会议精神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一手抓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一手抓对口支援灾区恢复重建,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抓调整、促转型,继续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苏州日报:苏州高新区将如何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 王竹鸣:一是全力破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积极主动地协调好各类生产要素的保障供应问题,有效缓解原材料紧缺和运力不足的矛盾。加大对工业的有效投入,突出抓好列入今年“双百工程”计划的重点内外资项目建设,确保工业新增长点尽快达产达效,同时尽早开工一批接续项目,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二是更加注重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实施“两个300亿美元计划”为抓手,全力抓好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二期及物流基础工程项目建设,加快狮山商贸中心、绿宝广场二期等大型商贸设施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大力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突出抓好软件大厦、文化创意产业园、X2创意街区等载体建设,引进软件知名企业和骨干人才,做大做强苏高新软件园,积极申报国家级软件产业和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发挥全国首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影响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继续大力推广循环经济。 三是着力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抓住国家鼓励创业投资的有利时机,集中力量发展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进一步加大科技招商和招才引智力度,大力引进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机构、人才团队,确保年内新增包括研发机构在内的各类创新项目200家,引进市级以上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超过20名。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全面实施“聚焦科技城”战略,确保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入30亿元,新开工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 四是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实施浒关、通安等老镇改造工作,推进新一轮环太湖十大工程,全力抓好北环路西延高架道路、兴贤路东延等交通工程。要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总结推广狮山路改造的成功经验,强化精品意识,高标准、高质量建好正在实施的各项工程。注重发挥“山水文化”资源优势,在主干道路改造、老镇改造、绿化改造等过程中,进一步突出文化品位。 五是有效落实各项改善民生措施。切实把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中,认真落实好年初排定的6大富民工程,在促进就业、扶持创业、鼓励置业、社保“并轨”、动迁安置、扶贫济困等方面,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效果,努力让全区老百姓更多地享受到开发建设带来的实惠,实现更大范围的福利共享和设施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