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岛建设保税港区的优势和意义
发布日期:2008-03-20

保税港区是我国保税区转型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与自由贸易区政策功能最为接近、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从2005年起,国家在批准保税区与临近港区联动发展试点的基础上,先后又批准设立了上海洋山、天津东疆、大连大窑湾、海南洋浦和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当前,青岛与深圳、厦门、张家港等“区港联动”试点城市都在积极谋求设立保税港区。加快建设保税港区,对于建设以青岛港为核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突出发挥青岛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山东乃至沿黄九省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青岛建设保税港区的优势条件

(一)青岛港自然条件优越

青岛港是环渤海地区区域位置最优的港口,靠近国际主航道,航运里程与天津、大连相比缩短约400海里,主航道水深达-21米,是国内自然条件最好的天然良港之一。青岛港接卸功能齐全,规模先进,已具备全天候接卸15000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舶、30万吨级的油轮和矿石船舶的能力。青岛港的发展速度、运营机制、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十一五”末,青岛港吞吐量将达 2.6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1200万标准箱,外贸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大外贸港口的地位,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三的位置。

(二)青岛港已成为沿黄九省区最主要的出海口

2007年,山东省生产总值达到2.6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其外贸货物主要经青岛口岸进出,同时通过以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交通网络,青岛港的服务已延伸到河南、陕西、冀南、晋中、四川和新疆等地。作为沿黄九省区的“出海口”,2007年,青岛口岸输送外省企业进出口商品总量约1亿吨、货值300亿美元,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青岛港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近几年来,20多个世界著名的船公司在青岛设立了总部或办事处。丹麦马士基、英国铁行、阿联酋迪拜环球港务集团、台湾长荣、香港招商局集团等多家公司均加快了在青岛港开辟航线和经营码头的步伐。青岛港已经形成了“万国码头”的格局。2007年青岛港完成吞吐量2.65亿吨,跃居世界大港第7位,其中进口铁矿石跃居世界第1位;原油吞吐量居我国沿海港口第1位;集装箱吞吐量增至946万标准箱,继上海、深圳之后排第3位,跃居世界集装箱大港前十强。青岛港已成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枢纽港。

(四)青岛港已具有赶超釜山港的综合实力

东北亚地区港口竞争主要在青岛港和韩国釜山港。2007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327万标准箱,其中中转箱量为583万标准箱。中转箱不仅拉动了韩国经济,创造了就业岗位,而且增强了釜山港的竞争实力。若扣除中转箱量,釜山港与青岛港集装箱规模基本相当。青岛港与釜山港相比,码头等级、设备配置、EDI系统、生产组织和操作效率等软硬件方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只缺少保税港区政策,导致了两港箱量上的差距。青岛港具备保税港区功能之日,也将是超越釜山港之时。

(五)“区港联动”试点为保税港区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经过近几年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青岛保税区综合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位居全国保税区前列。2006年4月“区港联动”试点保税物流园区全面运行以来,其优惠的政策和先进的操作模式,吸引各国企业纷纷前来投资,截至2007年,累计实现进出区货运量153万吨,货值35亿美元。目前,青岛港周边集聚了众多的日本、韩国加工贸易企业,保税仓储、国际物流、出口加工等业务需求剧增,青岛保税港区的雏形已经显现。

二、青岛建设保税港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青岛港国际竞争力,建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主要取决于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吸引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关键在于保税港区政策。世界上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香港、新加坡、釜山、高雄港的国际中转比重分别为40%、70%、43.8%和53.4%。而青岛港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只有5%左右,离国际航运中心还有很大差距。

保税港区的设立,可以大大简化船舶进出港手续,提高国际集装箱的运输效率,降低物流费用,吸引国际航运中转业务和拓展港口功能,提高对国际中转货物(箱)的吸引力,增强青岛港在我国北方港口中的竞争力。前湾保税港区建成后,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环境将明显改善,不仅可以减少中转箱量的流失,而且将争取日韩等国中转箱源。预计到2010年至少增加210万标箱中转量,约占当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的20%。青岛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将成为现实。

(二)有利于提高口岸的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对全省辐射带动的能力

保税港区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青岛形成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更加开放的口岸环境,提升青岛口岸对全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服务水平,带动发展航运交易、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务、海事法律、会展等服务业,吸引物流企业、大型船公司等机构入驻,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保税港区的设立,将进一步推进青岛港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增强港口整体竞争实力,带动全省港口群发展,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进而通过区区联动、港港联动、区港联动等形式有效整合全省港口资源,加快我省建设以青岛为龙头,以日照、烟台为两翼,以半岛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航运中心步伐,增强对全省辐射带动的能力。

(三)有利于推动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半岛城市群的建设

保税港区的设立,有利于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我省;有利于降低全省制造业的物流成本,加快承接日韩产业转移。据初步估算,保税港区运营后,仅在通关手续费、拖车费等方面,每个集装箱就可平均节约350元的物流成本,按2007年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统计数字概算,大约每年可节省27亿元;有利于加快青岛市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传统产业逐步向省内兄弟城市转移,加强全省城市的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增强半岛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

2008年,青岛保税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市政府报告工作中加快争创保税港区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持续创新,加快发展,聚力突破,加快保税区转型升级为保税港区,努力把青岛保税区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采购中心、国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建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和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为山东乃至沿黄流域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