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河泾开发区创业中心积极参与"上海孵化器成立2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
发布日期:2008-11-07

  金秋十月的上海拉开了庆祝孵化器成立20周年的大型系列活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作为第一批上海国家级创业中心、国际企业孵化器的漕河泾创业中心也积极参与其中的各项活动,充分展示了开发区孵化器20周年里所取得的成绩。

  背景: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球新技术革命浪潮汹涌。尚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科技与经济脱节,许多市场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商品和产业。一些新兴的民办科技企业面临着创业风险。“孵化器”之于这些企业,如同凤凰得以涅槃,飞生出的是创新的机制,使无数胸怀大志而创业无门的精英俊才找到了用武之地。1987年5月17日,鲁斯坦·拉卡卡,全球知名的孵化器专家,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北京会晤。从那天起,拉卡卡便给中国带来了“孵化器”,甚至改变了世界孵化器发展的轨迹。

  20年弹指一挥,20年风华正茂。前进的每一步,都在“中国制造”的巨大实力和分量的基础之上,因而自主创新就越显得弥足珍贵。

  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梁桂表示:“科技企业孵化器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发展的最佳战略布局。这种选择和战略布局的意义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发展而被世人重新解读、定义并重视。”

  序幕:

  10月20日,在浦东863信息安全基地举办了“孵化器专业化运营与联合发展论坛”,该论坛是此次上海纪念孵化器20周年庆典活动的子论坛。通过论坛旨在共同探索孵化器专业化运营的一种模式,促进孵化器事业的良性发展。会上邀请了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张峰海处长做了主题发言。当天开幕的上海国际企业孵化器第十一届孵化器管理培训班的11个国家的37名学员和第二届非洲发展中国家“科技园区及孵化器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的10个国家的25名学员参加了此次论坛,创业中心副总经理赖浩锋一行2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10月20日,来自台湾交通大学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亚洲企业孵化器协会(AABI)副主席袁建中先生一行三人专程参观了我区和创业中心,同时在创业中心总经理韩宝富的陪同下参观了临港开发区,临港新城管委会副主任郭奕侃会见了袁教授一行。一天的参观过程中,袁教授对上海的发展速度和成效表示惊叹和佩服,并对漕河泾创业中心今后的发展远景显示出相当浓厚的兴趣。

  10月21日,来自10个非洲国家25名学员的、由国家科技部主办、火炬中心承办、上海科威技术转移中心组织的第二届非洲发展中国家“科技园区及孵化器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来到我区参观考察学习。创业中心总经理助理杨斌向学员们介绍了创业中心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培训班的内容更富有实践性,创业中心孵化管理部还组织了三位创业家与学员们进行交流,从企业的角度向学员们现身说法孵化器的管理和建设对初创期小企业的作用和孵化器培育企业对地方政府的贡献。学员们还参观开发区的展示厅,下午培训班还驱车前往位于浦江高科技园的创新创业园参观交流。

  高潮:

  10月24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以“鼓励创新、服务创业”为主题的上海创新创业高层论坛将孵化器20周年的庆典推向高潮。开发区创业中心及浦江双创公司一行15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会上,由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钮晓鸣宣读了原上海市副市长、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为上海企业孵化器成立20周年写来的贺信,国家科技部部火炬中心巡视员段俊虎在会上做了贺词,同时还邀请了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做了题为“科技创业企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的专题报告。最后由上海科技企业孵化协会理事长王荣做了上海孵化器20周年的发展报告,报告总结了20年以来上海孵化事业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今后的20年是上海孵化事业的二次创业,要紧紧围绕“创业导师+风险投资+专业孵化”的要求,把孵化的理念、服务、品牌向纵深发展,覆盖到全市的中小科技初创期的企业。漕河泾创业中心推荐的新涛公司、高智公司、广茂达公司和申瑞公司成为此次20周年宣传活动中的典型孵化成功案例亮相国际会议中心。

  尾声:

  在科技部制定并发布的《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的发展目标。在纲要中提出到2010年,全国各类孵化器数量将达1000家,孵化场地总面积2500万平方米,绝大多数孵化器具有完善的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平台,孵化资金总额30亿元以上,形成职业孵化服务队伍,当年在孵企业5万家以上,毕业企业累计1.5万家以上,创造就业机会达到100万个。

  从孵化器大国迈向孵化器强国,不是口号,更在行动中,更烙在人们心中,孵化器事业也开始走向成熟期,核心建设也开始步入提升内涵、提高品质阶段。漕河泾开发区在十一五期间,努力建成40万平方米的孵化基地,将双创服务覆盖到开发区内的中小科技创业企业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