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总体思路 明确工作目标 加大工作措施努力开创工农业生产的新局面 | |
|
|
确立总体思路 明确工作目标 加大工作措施 努力开创工农业生产的新局面 莱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邴国裔 2006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局一年,也是莱西经济开发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之年。做好2006年的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实现莱西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工委、管委会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精神,按照“融入大青岛、建设新莱西”的总体思路,决定以80%的精力抓项目、10%的精力抓服务、10%的精力抓稳定,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对2006年总体工作进行了规划:“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重点、落实三项措施、加快四项进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开发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围绕一个中心”即以项目建设为中心,紧紧扭住经济发展不放松;“抓住两个重点”即抓住招商引资和地方财政收入两个重点,确保完成年度计划、实现稳步增长;“落实三项措施”即落实团结安定的社会稳定措施、落实投资环境的优化服务措施、落实工作目标的督查考核措施;“加快四项进程”即切实加快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努力实现新的突破,力争2006年各项工作综合考核在全市跻身于前列。 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发展是个硬道理”具体到我们开发区,就是要抓项目、抓税收、抓新农村建设。莱西开发区从1992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引进200多个项目,其中2005年税收过万元的企业就达162家,所以我们的财政收入才能水涨船高,从2000年的1138万元,到2003年的2138万元、2004年的3058万元、到去年的4458万元,平均增幅50%以上。2006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统筹区、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按照“一业特强、错位竞争”的思路,着力培育以招商引资为主要内容的区域经济,凸显开发区特色,2006年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795万元、力争6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6512元;引进外资和内资项目30个以上,外商直接投资4200万美元、外汇到账160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4.8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 二、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引进,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 一是层层分解招商引资任务,严格奖惩。2006年工委、管委会继续分解目标,将招商引资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科室部门和一般机关干部;各村庄也按照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条件分别下达招商引资任务,年终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从而调动区、村两级干部招商引资积极性,形成人人肩上有担子的招商引资局面。 二是突出财源经济,拓宽招商引资途径。牢固树立“项目是园区生命线”的观念,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品牌优势,在继续推行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出国招商、媒体招商等一系列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利用现有资源,抓好产业链招商、资源链招商、亲朋链招商、业务链招商。外资继续以韩国招商为重点,内资以民营经济为主,抓好在谈项目的洽谈、签约,内外资并举,着眼于引进大、高、新项目,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化。在淡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 三是广泛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针对税收征管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强化措施,广辟税源,加大税收稽查力度,协助新上企业尽快投产达产、增加效益;大、小税种一齐抓,做到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清理并杜绝产生新的陈欠。同时减少开支,杜绝浪费,确保完成年度财政计划。 三、采取三条切实措施,进一步健全机制抓落实 一是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围绕创建“平安开发区”活动,工委、管委会将抓住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发挥共产党员在农村社会稳定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继续、深入、广泛地开展创建“平安村庄”、“平安开发区”活动,构建和谐、祥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是发挥服务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工委、管委会责成为民服务代理室和外商服务中心进一步加大走访、服务力度,扩大代理、服务范围,倾听干部、群众和区内所有内资、外资企业的呼声,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一线信息,有的放矢地搞好服务,切实帮助辖区群众和前来开发区投资的客商解决实际困难,不让群众感觉“办事太难”;不让外商感觉“离家太远”。通过搞好全方位的为民代理和优质服务,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对客商的说服力和吸引力。 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狠抓工作落实。2006年,工委将在总结前几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和完善班子成员、机关干部、农村党支部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进一步健全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发挥督查优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加大督查、督办、通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结果,使机关干部和农村干部工作作风、精神面貌得到更大改观,呈现出想工作、干工作的良好局面,实现工委、管委会提出的“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工作目标。 四、加快四项进程,实现新的突破 一是加快园区建设进程,实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突破。2006年计划投入园区建设资金3000万元,主要用于北部工业园和三期工程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委将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全力启动民间投资,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区、村、企联动,加快区内路面硬化及供水、排水、排污、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尽快实现“七通一平”,提升园区形象。今年工委将加大清障力度,对承担项目落户的村庄清障倒地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奖惩兑现,保证项目顺利落户。 二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旧村改造新突破。首先,在继续抓好南部有关村庄旧村改造的同时,今年重点抓好北部特别是北京路、上海路两侧村庄的旧村改造和新村规划、建设,切实加快辖区村庄的城市化进程。其次,抓好10个示范村、6个重点村的新农村建设,率先建成小康村。再次,工委将出资帮助没有办公场所的村庄建设办公室,兴办社会公益事业。 三是加快精神文明建设进程,进一步扩大、巩固成果。在连续4年建成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06年继续巩固成果、扩大内涵、提高水平,实现新的突破,力争在1—2年的时间内建成国家级文明单位。硬件建设继续抓好环境面貌改变;软件建设重点抓好以村民道德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群众整体文明素质。年内辖区50%的村庄(单位)要达到莱西市级文明标准。同时,把党建、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民政、教育、卫生等项社会事业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范畴,不断巩固和扩大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四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根据开发区北部、东部一些村庄土地较多,农民人均收入较低的实际情况,工委、管委会将采取多种形式,通过科技、信息服务和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蔬菜大棚,培育推广生猪、肉食鸡、奶牛养殖和高酸苹果种植等结构调整的先进典型,带领群众拓宽致富路子,增加经济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