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开发区发展模式 | |
|
|
2004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01亿元,约占全国的5%,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36亿美元,占全国的22%,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已成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和外商投资集中区域。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对所在地区吸收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起到了积极有效的示范、带动、辐射和促进作用。当年,国家级开发区几乎都是依托母城而发展起来的。而今,在新形势下,许多开发区的功能定位、体制安排、规划调整、环境建设等各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从单一的经济功能区向多功能综合型城区转变,并成功地实现了对母城的反哺。广州市在广州开发区和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所在地设立萝岗和南沙两个新区,就是对开发区发展新模式的大胆探索。 目前国家要求,开发区要积极实现五个转变,即由带头发展向带动发展的转变,从着力引进外资向着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的转变,从偏重引进向注重消化吸收创新的转变,从注重政策优势向依靠综合环境优势的转变,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转变,使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我国投资环境最优区域之一。 创新开发区发展模式,首先要建立起一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与国际惯例相接轨的新型政府运行机制。广州两大开发区实行两区体制合一,一切都在起步阶段,成效如何还看不到摸不着。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就是现在的萝岗区是一个有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精简高效的新型政府管理体制。开发区和行政区体制合一,有利于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产业布局,并减少区域内的行政运行成本,开发区强劲的辐射功能更加迅速延伸。对开发区而言,还有了更广泛的发展空间。 另外,过去开发区与周边地区很多社会事务难以协调,如司法管辖、公共设施管理、公交线路断档等问题不时发生,造成不必要的内耗。同时,由于对土地、港口等公众资源的分割,令区内一些新引进的重大项目难以合理安排,使得开发区的开放资源和功能优势不能完全发挥。如果两区体制合一,定会减少区域摩擦,提高行政效率,使两区优势得以有机结合,拓展开放空间,增强开放活力。如此一来,开发区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产业品种,不断提升产业水平和竞争力,整个新区就会形成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功能相对完善的区域,更好地融入母城、服务母城,服务周边地区,这样的新城区具有一般开发区和行政区不可比拟的特殊优势。 如今,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能否将开发区的发展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能否使开发区的发展战略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这是开发区今后第二次创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开发区改革“试验田”的功能和使命与生俱来,在体制创新方面,萝岗和南沙已经开始行动,看看两区的“十一五”规划,前景十分诱人。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或许萝岗区和南沙区的经验能给我们带来启迪。 |